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贷款方式日益多样化。"校园贷款"虽满足了大学生经济需求,但大学生在风险防范方面疏忽大意,易陷入校园贷旋涡。文章选取阜阳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大学生校园贷现状,从政府、信贷平台、学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校园贷的问题及危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完善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度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当下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量时代","互联网+"理念的出现更是网络创新迈向新高度的产物。校园信贷本质上属于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在校大学生为潜在优质的贷款对象的贷款平台,其主要的特点是门槛低,放款快,但也隐藏了风险。近来校园网贷滋生的暴力催款、裸贷、盗取信息及欺诈等恶劣事件将校园贷推至社会焦点,校园贷变质"校园高利贷"。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A校大学生为例,分析校园贷款的现状,研究校园信用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缘由,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致力于净化互联网+时代的校园贷款生态环境,规范大学生消费和信用理念,维护社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校园贷受众的特殊性,加之近期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校园贷一时成为人们舆论的中心。随着各种政策相继出台,校园贷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文章通过网络调查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在P2P平台校园贷的现状,分析校园贷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财商、提供多途径勤工助学、提高商业银行渗透率三点完善校园贷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的民间借贷相比,大学生校园网贷存在较多的民事法律风险,尽管校园贷已暂停,且银行已对大学生贷款“开正门”,但囿于种种原因限制,难以灭绝,多数平台改头换面,继续校园贷。目前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校园网贷的民事法律规范,相应的近似法律依据有《民法典》及政府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大学生网贷民事权益保护涉及面广,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民事主体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缺乏纠纷解决机制等。未来需要加强大学生网贷行业协会建设,规范校园贷网贷平台,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对平台信息披露的监管。在制度健全的基础上恢复校园贷产品,使校园贷真正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又能够保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消费潜力的群体,资金短缺对其消费能力有极大影响,为了满足大学生群体消费,互联网金融平台分期购物、现金贷款等校园贷服务应运而生。探讨了互联网经济时态下"校园贷"的现状及发展,对其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为大学生理性使用校园贷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不断完善,新兴金融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其中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火爆各大校园。但由于大学生网贷风险识别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常常陷入校园不良网贷的圈套,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恶劣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通过研究大学生校园贷款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及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治、规范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机构贷款在校园发展起来,校园网贷逐渐受到学生欢迎。校园网络贷款平台是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资金方便的金融平台,帮助学生创业、缴纳学费,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由于看中了学生群体的利益性,很多金融网贷平台打着低利息的宣传旗号,实际上却收取学生较高的费用,高额的贷款成本往往会使其无法偿还贷款,为家庭增加负担。想要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金融机构必须完善校园网贷机制,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利益不受到侵害,真正发挥校园网贷的作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中大学生不良校园网络贷款行为给校园安全带来恶性影响,为了防范不良网贷平台对大学生的危害,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水平,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基于对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行为分析,通过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对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随着基于P2P的网络借贷平台大量的涌现,"校园贷"这个词也越来越被我们熟知[1]。大学生校园贷也屡见不鲜。因"校园贷"引发的诸多恶性案件也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其原因在于国家监管漏洞、社会教育宣传不全面以及部分学生的拜金主义,今天"校园贷"给学生和社会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合法网络信贷,构建高校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成为当前严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不良校园贷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打压其肆意增长的趋势。但一些校园贷为寻求生存之地,改头换面,用新马甲来诱惑学生:考研贷、美容贷、留学贷等层出不穷,给有贷款需求却难辨校园贷潜藏风险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针对此现象,本文从国家、银行、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开始成为大学生主流贷款方式。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对校园贷现状及市场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国内外校园贷平台进行比较,指出校园贷平台的风险现状,并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校园贷平台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以"人人贷"为特征的校园网贷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中国药科大学在校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现状分析,发现校园网贷平台存在着风险控制能力差、虚假宣传、引导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等问题,应通过加强网贷平台风险管控、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加强行业监管等措施来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风潮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P2P类校园贷金融凭借其方便、快捷、门槛低等特点快速占据校园市场,但同时校园贷的发展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我们依托九江各大高校样本,通过调查当前校园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分析大学生进行网贷行为的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得出大学生网贷行为发生与P2P网贷平台诱惑力度、学生月收入状况、消费习惯、创业资金需求、羊群效应等有密切联系,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远离校园贷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的学生的校园贷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总结出当前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让更多的大学生远离校园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校园贷"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既能够满足大学生对金融的需求,又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事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在"校园贷"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危害大学生的"高利贷""裸贷"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良性发展,因此,要切实解决大学生"校园贷"的乱象,高校就要从纠正学生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的金融管理知识、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579名大学生作问卷的调查,并用t检验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相关因素。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79份,有效率为96.5%。结果 15.4%的大学生使用过校园贷,其中,通过银行贷款占53.4%;采用正规网络贷款占27.3%;私人高利贷借款占2.2%,采用其他贷款方式占7.9%。年级、生活费花销情况、校园贷风险认知、高利贷的认识、校园贷接触渠道5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有显著意义的4个因素根据标准按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排列顺序为:校园贷风险认知(r=-0.271)、生活费花销情况(r=0.216)、月生活费(r=0.188)、年级(r=0.181),为管理校园贷在校园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荣静 《上海商业》2021,(4):164-165
校园贷款是在校大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解决暂时消费需求的行为,目前主要是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高校大学生的网贷为学生解决临时的经济拮据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但是高校的大学生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没有完全形成,导致很多学生进行非理性的消费,通过网络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一些缺少资金规划能力的学生,获得贷款却无力偿还,引发一系列问题,学生自己受到伤害,甚至家庭受到伤害。我们针对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进行研究和讨论,从国家政府部门、高校、大学生本人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们调查分析了近2年发生的大学生"校园贷"事件,以大学生"校园贷"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案例数据,对大学生和其他社会阶层进行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多角度了解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的网络贷款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渐涌入大学校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2016年所做的调查显示,曾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平台的学生占到62.7%。针对大学生购买能力与经济能力不匹配的特征,校园网贷采取门槛低、到款快的借贷模式,助长了大学生盲目攀比、注重物质享受以及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当对大学生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必要。从德育教育角度出发,思考校园网贷盛行的原因,提出对策,正面引导,以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类贷款机构发现了学生信用消费领域的商机,校园贷应运而生。在不良事件频发后又遭遇强监管,校园贷平台前途未卜。认为学生信息消费领域供需不平衡是引发不良校园贷的主要原因,指出构建校园贷征信系统是解决不良校园贷的可行措施。主要贡献有: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信用消费供需的一手数据,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系统梳理国内校园贷平台模式,指明做好征信、加强风控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构建了校园贷征信概念模型,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