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体系,以期对生态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三江源生态移民是为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移民,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的移民目标,从长远来看,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举措。为此,就应在把握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移民在社会福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加快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的对策,以真正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根本逆转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经济研究》2008,(6):26-36
2008年11月中旬按照省发改委的工作安排,青海经济研究院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组织人员深入属于三江源地区的海南州的同德、兴海两县,黄南州的泽库县等地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了三江源工程建设及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发现变化颇大。感觉到牧区各县能够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能够狠抓实际工作,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科学发展观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这次调研的指导方针,通过这次调研,不仅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指导实施“三江源建设和保护项目”的重要意义,也使调研本身有了丰厚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推拉力机制与移民规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良  张涛  张潜 《开发研究》2005,(6):101-103
本文论述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危及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生态移民是三江源区重建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并运用推拉力原理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小城镇建设、草原承包制度和政策保障与移民规模的推拉力机制分析,认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应适度控制在50000人以内。防止移民规模过大而带来的择业难,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生态移民收入能否增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生存环境的脆弱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的弱质性,如何在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草原牧区资源潜力,改变生态移民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和扶持生态移民后续绿色高效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在后哥本哈根时代,作为中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生态牌",必须把三江源生态保护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争取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为协调好21世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2011年11月16日国家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为进一步拓展生态移民的就业空间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生态产业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区地处西部的中心地带,是影响西部乃至全国发展的特殊地区,这种地位决定三江源区不可能只重点发展几个产业,而应该是一个产业群。三江源区重点产业群选择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不仅直接决定着三江源区社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2005—2013年开展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虽然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成效,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生态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移民"留不住、难致富"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此,论文建议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推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逐步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并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动态平衡。同时建立生态移民的多元途径,健全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生产生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区是全国海拔最高、类型较齐全、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区域,由于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75亿元,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其中的生态移民工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2日是个喜庆的日子。这天,世代游牧于格拉丹冬雪山脚下沱沱河地区的53户牧民北迁柴达木,搬入位于格尔木市南郊的牧民新村。这是格尔木市实施国家三江源保护政策,而组织搬迁的首批生态移民。当记者来到整齐有序,颇具藏族风格的新村,看到牧民们正忙碌着打理新家和陆续迁居。一张张倍受紫外线"煎熬"脸庞,此刻喜形于色,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被他们深深感染。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选取生态极其脆弱的民勤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县农户的移民意愿和生态移民政策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农户的移民意愿主要取决于移民预期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被动承担移民成本,但可以得到远期的移民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内蒙古生态移民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内蒙古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第一期生态移民工程,主要是为减轻阴山北麓生态脆弱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项目总投资l亿元,计划移民1.5万人,分3年完成,现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移民近6000人.2001年内蒙古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根据<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以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对荒漠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并且提出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将在6年时间内,投资上亿元实施生态移民65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地区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环境恶劣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的自然根源,技术落后是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根源。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如何从三江源地区地域、产业、文化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产业技术吸纳与创新的社会驱动机制,提高与恶劣自然环境抗衡的综合能力,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三江源地区技术进步过程中,应把努力实现生态经济高新技术化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三江源地区范围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缓慢,传统的技术方法已不适应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调查为例,通过深入调查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发展对周边生态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探讨以旅游产业进行生态移民安置的可行性,最终探索一种以旅游产业安置移民以改善生态移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居民脱贫致富的新型生态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是促进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一,但是传统的移民方式面临成本高、选址难、收入反差大和遗留问题多等一系列难题。在总结传统移民经验的基础上,民勤县创新生态移民路经,实施新的生态移民模式——生态公益型移民,该模式的实施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移民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发展》2008,(3):8-9
近年来,生态移民正以浩荡之势在我国西部许多地区加紧进行,有人说,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移民措施,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然而,生态移民究竟应该怎么移,移出去后又怎么安置,这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库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农村移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模型,分析了生态产业链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无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有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发展的相关对策,推动和谐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牧区生态移民实践、问题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君 《开发研究》2012,(5):111-114
生态移民是中国为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区域性贫困而采取的一项政策行动。牧区生态移民是由政府主导的"非自愿性生态移民",其主要目标是为保护某个区域特殊生态或让某个区域生态得以修复,并减少牧民贫困。牧区生态移民并非简单人口流动,也非生态环境和经济行为问题,其包含着传统游牧社会向城镇定居的社会机体演化的浓缩过程,涉及社会和文化传承问题。因此,需审慎做好牧区生态移民各项工作及政策导向,降低其经济、社会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组织的安排,笔者在河南省孟州市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得知孟州市是河南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扭工程移民安置区之一。所以,笔者带着河南省的移民工作对我们三江源生态移民工作有没有可借鉴、可启示作用的想法,到河南省孟州市移民集中安置区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能力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生态移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治理能力中的社区治理视角出发,结合内蒙古地区生态移民迁后收入恢复状况,采用社区分层模型研究社区治理因素与促进移民户收入增加之间的关系。利用课题组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9个移民村搜集的404户生态移民户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加强生态移民社区的社区治理不仅对搬迁社区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而且对生态移民户的收入恢复和增加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加强政府社区治理力度,为搬迁移民提供更好的入住环境可以帮助移民收入加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