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确理解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性质,必须将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归宿)统合起来,才能从整体结构上科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合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科学抽象法的应用是这一方法的根基。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或方式,而是同一研究进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严格一致,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按照这一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从具有最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商品出发,抽象出商品一般,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最后又回到充满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作为资本的产品的商品这一逻辑终点,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建构逻辑,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命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色色为帝国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同样金融危机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精神从本质上是资本属性的逻辑展开和必然反映,资本的属性决定着它的主体精神表现。资本主义精神自身表现与资本属性之间存在着文明的悖谬,它不但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下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的狭隘性、矛盾性、扭曲性,而且表明人类文明由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型成为必然。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精神对和谐社会下市场经济主体精神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和反映,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等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  相似文献   

5.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支柱,他通过规律内部矛盾的层层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论证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由于完全忽视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作用,所以,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释上显得很无力。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本身逐渐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受到资本逻辑的操纵与控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空间生产是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合法化并谋求其永恒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旧城市空间的升级改造与新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必然出现资本逻辑与自然逻辑,以及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的双重对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城市空间生产无法从根本上清除资本主义的痼疾,无法成为摆脱资本主义灭亡宿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顺 《当代经济研究》2024,(3):18-27+12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批判,是其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关键“病理”入口。这一批判具有鲜明靶向,使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二重性,即把资本矛盾传导至全球和在驱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加速社会革命。批判的价值和意义,始于经济问题但不止于经济领域、始于批判但决非停留在批判,而是站在人类解放和制度进阶视野上,“由此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源矛盾及演进趋势。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受资本逻辑操弄的虚假自由贸易大行其道。这不仅侵蚀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韧性,而且隐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样态、折射资本主义制度新困境、透射资本主义演进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中,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体系的展开表现为一个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规律是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必然结论,是资本主义内在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无限发展的实践一定能够对其真伪作出确切判断.利润率的实际动态表现为一种趋势和压力,是一系列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同的下降趋势和反作用趋势“合力”形成的结果.这一规律不仅揭示了利润率下降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联系,而且宣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4):4-16
当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决定市场经济、资本关系的同时存在,社会主义既不能绕过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超越资本";资本包括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两种历史形态。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内在矛盾展开的必然结果,是迫使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公有资本的强大积累功能与增进人民福祉结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因;公有资本的创新动力及其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免疫力",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冲破资本主义桎梏,持续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它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合法性。本文也是对资本与公有制不相兼容论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10.
周炬魁 《经济师》2009,(9):188-189
通过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过程的描述,揭示危机起因、三波典型标志、12(步)阶段、传导链、与三种核心思想的因果关系、现处实体经济危机阶段。通过揭示美国资本操控世界经济秘诀,明白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才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揭示“次贷”是骗局,明白多少年的全世界几十亿人辛苦劳作被掠去,少数亿万富翁产生之时,世界得到的是全球性危机。赞扬积极上进的社会主流意识,痛斥消极可怕的危害人类精神的社会畸形意思。揭示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文化危机、价值危机、哲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自由”的资本主义金融及其衍生产品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内生性地嵌入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由此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本文从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双重视角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终点,而"国家所有制"则可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从历史起点到历史终点,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功能,而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国家所有制体现的是为宏观调控夯实中观和微观基础的经济功能。"国家"嵌入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内生性地与经济基础结合在一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2.
2018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10周年,尽管经济危机一词已为人熟知,但需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其定义进行重新界定,并对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加以区分。对经济危机发生具体原因的理论阐释,如社会生产的无计划论、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失调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不足论、利润率下降趋势论、固定资本的更新论和资本的过度积累论等,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中包裹着内核的外围理论,与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根源论这一内核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主体架构。资本家的贪婪、政府监管不力、虚拟金融过度发展、信贷消费过度、经济金融风险低估、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危机诱因,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枝节或节点,并与内核和外围理论一起构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没有销声匿迹,同时伴随经济危机产生的生态危机也越演越烈.美国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家詹姆斯·奥康纳站在继承和拓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否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让渡于生态危机的观点,扩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矛盾思想,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第二重”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同时并存的“双重危机理论”.虽然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及“双重危机”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对于当前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生态问题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主义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实体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虚拟经济出现后,不能正常回流的过剩资本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开始了它在虚拟经济范围内相对独立的运行。但是,"货币资本回流规律"强行把虚拟经济领域的货币资本拉回到它的真正起点——实体经济的货币资本。这个强制的"货币资本回流"过程,就是虚拟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因此,一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该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范围,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警惕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危机的"财富分配效应"掠夺本国财富,扰乱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条理清晰的逻辑理路: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致力于解决新发展阶段贫富差距等新矛盾新问题,是其逻辑起点;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其逻辑传承;从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三个方面展开架构,是其逻辑展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6.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发达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对金融化涵义的理解主要有企业治理视角、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关系视角以及积累模式视角。作为金融化的积累模式,利润来源于金融领域而不是生产和贸易领域。对资本积累金融化必须放在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中去理解。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是资本积累内在矛盾的发展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内部价值独立于使用价值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交换的内在矛盾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各个生产部门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这种情况也必然同样存在,所以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历史的批判,确定《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这一最简单的范畴。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商品抽象掉了资本关系所剩下的一般商品,也可以看作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前者是从《资本论》作为反映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过程,从最抽象的范畴,逐步加进不同的历史规定性而上升到具体范畴的逻辑起点;后者则是从《资本论》作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反映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的历史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商品一般正确地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一般和简单商品生产就没有本质区别。正确认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不仅是逻辑的成分,而且包含历史的因素,对于科学把握《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的方法论、对于深刻理解"历史"上的转形问题、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体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早期的著作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关注更多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后来马克思逐渐远离了通过危机促发政治事件的灾变式革命的想法,转而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趋势的视角下探讨危机理论.从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危机思想理解为一种“崩溃论”意义上的理论.但马克思所说的“崩溃”,是当一切矛盾都展开了、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时的结果,而不是具体因素造成的特定危机必然导致“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