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新亮  左雅璇  冯霄汉  李倩  于文广 《财经研究》2021,47(10):95-109,139
受累于繁重的家庭照料负担,女性的劳动参与意愿、工作时间和收入水平长期受到抑制,在职业选择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也容易遭遇多重歧视.文章建立了包含老年照料和长期照护保险的世代交叠模型,发现长期照护保险不仅能够促进劳动力供给,而且能够提高劳动力收入.文章利用2010-2018年中国196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济南市长期照护保险典型试点实践,首次采用合成控制法量化评估了长期照护保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照护保险对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长期照护保险的实行使得女性就业率提升了5-15个百分点,月收入增加了426-556元,日工作时间提高了0.3-0.6小时.长期照护保险在试点期间主要是通过减轻女性家庭老年人照料负担来提升其劳动力供给,而通过发展养老护理及其相关产业进而增加女性劳动力需求这一作用的路径仍很微弱.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照护保险在促进男女就业率平等和城乡女性收入平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长期照护保险的实行使得女性与男性就业率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农村女性与城市女性收入比提高了15-36个百分点.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激励女性劳动参与和促进就业权益均等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3)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长期护理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言而喻,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可行性的研究也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筹资模式,论证财务可行性。文章通过梳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相关文章,总结目前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而总结分析各筹资模型下的缴费率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进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采用的是商业护理保险模式,我国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的路径就在于建立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商业护理保险为补充的双层护理保险制度。双层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立面临诸多瓶颈,需要政府采取制订护理等级评估标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政府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中的筹资责任,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等措施来规范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汤薇  粟芳 《财经研究》2021,47(11):34-48
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程度加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的背景下,探究不同筹资模式对于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长期护理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多期微观跟踪调查数据,刻画了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换的规律,并基于"七普"数据和年龄移算法,测算了2020-2040年失能老年群体的规模和结构.文章进一步基于社会保险精算平衡理论,构建了筹资模式为现收现付制和三种混合制下的动态精算模型,模拟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未来20年的均衡费率和缴费额.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筹资模式下,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均衡费率低于城乡居民,但缴费额高于城乡居民.均衡费率较低的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更适合采用具有一定积累功能的混合制,以应对人口失能化高峰时期可能出现的支出缺口;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则更适合采用现收现付制,现阶段各筹资主体的缴费压力较小,且制度运行成本较低,在推广初期比较容易被接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精算研究,对于正在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筹资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杰 《生产力研究》2014,(12):40-42
长期照护制度筹资问题,这是存在于当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面对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一步步加深,分析长期照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投资体系的完善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期照护制度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元化长期照护制度筹资体系建立途径,从多个方面探讨完善长期照护制度筹资工作的举措,希望以此促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314-316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老人护理问题。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应以强制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同时鼓励并支持发展商业性护理保险,为从社会保障方面解决老年护理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我国在老年长期照护方面已经并将长期存在供需非均衡问题。供需非均衡的存在不仅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而且更与数量庞大的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以化解老年长期照护供需非均衡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多支柱保障模式,并从价值目标、制度架构以及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多支柱保障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迫在眉睫。我们要正视老龄社会潜在的巨大压力,把老年照护服务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9.
耿晋娟  刘晋 《生产力研究》2014,(1):95-100,111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M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有必要对LTCI产品的社会需求展开探讨。现有对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研究着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微观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选取十类宏观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分析各类宏观因素对于LTCI需求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有必要对LTCI产品的社会需求展开探讨。现有对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研究着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微观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选取十类宏观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分析各类宏观因素对于LTCI需求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已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未富先老的情况突出.老年长期护理呈现出老年人自理能力整体的下降、高龄人群数量增加很快、失能老年人数量的剧增以及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等特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能否及时、稳妥、合理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相对较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护理保险意识;建立健全长期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开展多样化护理服务,建立适合的护理等级;积累经验数据,提高费率厘定的准确性和完备性;加强风险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改变风险控制技术及人才匮乏、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概念及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引入背景的介绍,结合我国老龄化、医护费用过高、保险体系不完善的国情,阐明了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同时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阐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存在的法规不健全、缺乏国家扶持、缺乏专业护理机构和人员、保险意识薄弱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障碍和优势,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法》、实施政策优惠、鼓励发展护理机构及人员、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筹资水平则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关键。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益人数增长快于缴费人数增长将导致长期护理缴费率的上升。本文根据一定的政策情景测算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所需缴费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在2014—205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所需的缴费率会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实际所需的缴费水平并不高,可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划拨国有资产等多种途径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的现实,长期护理保险还应从低水平起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口状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思芹 《广东经济》2016,(12):144-145
德国建立了作为社会保险第五支柱的长期护理保险已有20年,研究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对尚未建立专门的护理保险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筹资制度设计、筹资制度的发展状况对其筹资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强制性转移支付作用,也体现了德国私人保险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同时发现其法定护理基金面临财政收支缺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长期护理保险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威胁。美国、德国、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用长期护理保险来迎接这一挑战。因此,我们应总结分析国际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经验,为解决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问题,支持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为应对日趋严峻的高龄化,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满足国民多层次养老需求,建立了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为基础的,通过社区内生活支援中心将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护服务相结合的,为国民提供无缝对接式的医疗、护理与支援服务的综合支援网络.此网络服务的对象从建立初期的高龄者,扩大到所有的居民,形成了全世代、全对象型地域综合支援网络.地域综合支援网络形成后不断创新发展,其中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不断升级完善,医养结合理念和措施的不断衍变,初始阶段密集型支援团队在社区内的运行机制等都是日本特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全面铺开,社区养老服务援助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以及为失智群体及其家庭提供预防、管理与援助服务的养老服务平台搭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是市场与公共提供的结合.除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外,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还包括医疗照顾、医疗救助及其他政府计划.尽管美国被视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但却一直面临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其市场是不完备的.为鼓励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发展,美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计划.而公共提供计划又形成对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挤出效应.总结分析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政府行为以及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可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建立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时代经贸》2010,(20):183-184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老年照护模式存在着老年家庭照护日渐衰退,老年机构照护力量薄弱,老年社区照护刚刚兴起、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老年照护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增多的局面,半城镇化的阶段现实现同时给农民工未来老年照护带来巨大隐忧.“以人为核心”的新城镇化解读,城镇化和高龄化并轨现实,老龄人口变动结构变化凸显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