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重视激情阅读,品味文本,设立情境,强化写作,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于雪彦 《黑河学刊》2011,(4):147-148
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就为审美教育提供了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平台,本文中以诗歌、小说、散文为例,探讨语文教材中几种文学类文本的主要审美要素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学活动。审美能力本身是一种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贾利娟 《魅力中国》2014,(15):208-208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本,深入挖掘文本潜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提高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生活,构建学生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既要遵循美学原理,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基本策略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针对八年级学生,注重音乐作品内容分析,为"鉴赏美"做好铺垫;针对九年级学生,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城市展示个性的符号,彰显审美文化内蕴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为城市审美文化符号空间的代表,展示其空间性特征与时间性特征,凸显其作为符号形象空间之美与抽象空间之美、记忆之美与未来之美的结合,并为城市审美空间的开拓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城市展示个性的符号,彰显审美文化内蕴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为城市审美文化符号空间的代表,展示其空间性特征与时间性特征,凸显其作为符号形象空间之美与抽象空间之美、记忆之美与未来之美的结合,并为城市审美空间的开拓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养是个体修养的综合体现,它通过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而得以显现。大学生思想活跃且敏感,敢于创新,但面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容易受到误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甄别美的能力,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词作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纯真自然的人性美;崇高的悲剧美;细腻委婉的风格美;自然清丽的意境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美。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审美观照,进一步探究李清照词作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牛翊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03-204
建筑,作为一种美的文化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不同的风俗文化、时代背景、社会类别等等,都会导致人们对于建筑美的不同认识,但人类的审美活动总存在客观的内在准则,它控制着人类审美认知的全过程。因此,对当代建筑审美准则的探究无疑对人类不断追求与创造建筑美及建筑功能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地揭示物理的对称美,展示物理教学方式的形式美,挖掘物理规律表达式的简洁美,寓美育于物理教学中,那么我们就不但是进行物理专业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物理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梁孔平 《魅力中国》2014,(4):153-153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谭烨 《魅力中国》2013,(29):132-133
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使学生通过审美活动逐步形成体验美、探索美、升华美的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文明的行为习惯。本文阐述了初中审美教育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薛安玲 《新西部(上)》2009,(5):141-141,140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庞宏 《魅力中国》2013,(29):284-284
一、大众审美低俗化的现象与表现 (一)大众审美低俗化的表现审美的低俗化,就是指审美水趣味的低俗,世俗化。审美能力的退化,对于美的事物感受能力下降;对于世俗的,低俗的东西表示出强烈的喜好。比如对色情暴力的特别喜好;对物质欲望的屈从。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之美     
广告语是产品个性或企业精神的高度浓缩,在广告作品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能传播广告的核心信息,而且还以其形象之美、情感之关、形式之美、新颖之美、幽默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新西部(上)》2007,(9X):208-209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优美的服务环境不仅对培养读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可以约束读者行为,振奋读者的求学精神,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在图书馆这个幽静、雅致的环境里,不仅能够获得很多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图书馆的环境美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造型美、室外环境美和室内环境美。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语言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而要用一种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语言本身、阅读作品及其所创造的人物角色的美。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教师要通过提高素质、加强艺术修养的手段成为美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20.
从悲剧美感的角度审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发现,和古希腊悲剧一样,这部作品揭示出美的实质来自于对立面的斗争.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悲剧审美的心理模式,即痛感→快感→美感.作为文学领域中最高的审美形式,悲剧的审美意境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差别消失,主体融入客体,让我们在嗟叹老人宿命的同时,又感到强烈的生命力和崇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