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弹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收入弹性在不断变化。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对1983-2004年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弹性做了统计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3—2010年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运用综合统计分析和多维度数据ELE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消费结构仍不够合理,食品、居住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农村居民对生存型消费需求仍具有较强的刚性,对生存型消费的依赖程度尚有较大降低空间;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收入仍然对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变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论文以1994年—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八大组成部分与生活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结果发现:食品、衣着灰色关联度排名名列前茅;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出现极大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的多元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优化消费结构,建议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培育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自习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来,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成为热点话题,农村消费市场作为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巨大潜力。为了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在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提升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量增加0.18%;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约0.165;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表现显著,但影响效果具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镇化是增加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采用200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农村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大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0.589,在城镇化水平高(大于0.589)的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门槛值。应进一步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次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是安徽最大的消费群体,截至2019年,安徽省农业人口占比高达65.35%,进一步发掘和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安徽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剖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稳生产、拓就业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改善消费环境、文化教育与宣传等措施,探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方法与出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消费结构层次低,需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持和引导。论文从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三个方面,阐述了财政支出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从调节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财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导读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动趋势?杨永华教授的《1978-2006: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形成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政府消费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缓慢;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有所扩大。而如何求得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解,使消费信贷成为新形势下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则是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消费对推动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京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但也存在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制约南京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南京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至2020年,要实现我国居民收入翻番。在收入翻番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率越来越高,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旅游消费支出也将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趋势,并提供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旅游产品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内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消费支出随收入增长而增加。但是,基本需求消费依旧在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占主要部分。通过消费结构熵数指标对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测度发现,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比例逐渐让位于非基本需求消费,消费结构质量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对"家电下乡"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特点,而且可以知道"家电下乡"政策是否达到"惠农"的初衷,能否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能否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选用2006年至2009年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ELES的基本理论,采用Eviews 6.0软件从"十二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选取了2012年和2007年作为两个时期的代表。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趋于保守;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已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逐步向富裕型过渡。  相似文献   

14.
信息消费正成为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92--2008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直接促进了农村信息消费的增长.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农村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对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定量研究中,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被广泛采用.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表明广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明显下降态势,广西农村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25,广西农村居民各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随之增加.总之,目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分别测度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并对二者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优化中,二者的协调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模型为基础,引入相关人口变量建立动态的Panel Data模型,利用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较为显著,且与人口因素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来说,老年抚养比和人口性别比提高会减缓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城镇化的提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当前人口发展状态下,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层级消费在我国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福建农村居民AIDS模型,研究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等消费上因地区收入差异而显著不同,在居住消费上表现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呈中性;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类的消费趋向上地区间差别不大,说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农村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价格弹性基本上为异常的正值,反映出农村居民注重人居生活质量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有很大的差异,食品和衣着这类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小于1,而其他六类消费品则都大于1。从支出弹性上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而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存性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发展性消费开始成为提高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该在进一步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扩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的支出弹性随收入分布呈倒U变化,这极大地改进了传统需求系统只能拟合线性变化的不足,丰富了对居民消费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