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11日以后,中国政府为了兑现入世承诺,对外全面开放了零售业,以前对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政策也做了相应调整,在以往政府限制政策下一向宣称不会独资经营的家乐福,率先于其他外资零售业,如闪电一般行动起来。在其目前的92家大卖场中,2005年和2006年的开店数为35家,这充分说明了家乐福较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更顺应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1995年第一家外资零售业巨头家乐福跨入中国,到2004年年底中国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及股权和数量方面的限制,中国零售市场的格局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与国际零售巨头的正面交锋中,本土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外资冲击所带来的零售业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3.
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取消对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的种种限制,促使全球零售巨头加速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本文通过对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家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进行分析,揭示外资零售企业的战略调整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使国内零售企业在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优势市场地位的政策和策略,以期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市场1992年开始对外资开放。直到现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只有28家,经地方政府审批的有270多家,这个数字在整个中国商业零售业里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即便是目前开店最多的家乐福,也只有27家店,而它在全球有大大小小9000多家店。在只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仅6000平方米以上的。Hypermarket(大卖场)家乐福就有  相似文献   

5.
自从中国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后,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蜂拥而至,对国内本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态的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增加了我国居民的就业就会,但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国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进一步失衡。为应对外资造成的冲击,我国应培育本土大型零售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向中小城市、中西部及广大农村推进,大力提高物流配送水平。  相似文献   

6.
邓华宁 《市场周刊》2004,(17):12-12
专家表示,根据WTO协议,我国将于今年12月11日前解除外资进入零售业的种种限制,跨国零售企业看好中国的巨大市场,已经开始第二轮扩张。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外资零售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欧倍德、麦德龙、易初莲花、普尔斯玛特等洋超市纷纷在南京“攻城略地”,南京市零售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7.
自跨国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在取得成功,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赖。中国还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今后也将会有更多的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那么跨国零售业究竟为什么可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呢?本文以家乐福为例分析了跨国零售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家乐福重整中国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资零售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家乐福还能保持它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吗?面对主要市场业绩下滑的内忧和强大的沃尔玛压迫式的外部蚕食,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开始了一次低调的内部调整。2月17日,家乐福中国总部发布了管理层变动以及着手整合中国区管理构架的消息。原家乐福中国区总经理施荣乐被提升为家乐福中国区总裁,他的职务由原家乐福日本区总经理杜博华接任。与此同时,家乐福中国区还取消中国市场原有7个区,改设东、南、中西、北四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国际零售巨头涉及的价格欺诈案给了中国政府、百姓和零售业一个警示,即对零售市场交易秩序的管控要提高到国民经济内需拉动战略的实施、老百姓民生利益要得到有效保护、零售业要能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与对待。一、退去国际零售巨头头上的光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资零售商采取了全世界最为开放的政策,世界零售业最靠前排名的零售巨头们都集聚到中国市场开店,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沃尔玛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公司在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0.
二、三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众多零售企业的关注,外资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内资零售大腕如百联集团、华润万家纷纷抢占布局二、三级城市。由江西省商务厅和联商网共同主办的"润百·2010年联商网大会暨第七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以"因商而联,开放融合"为主题,聚焦2010年零售业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对于所有零售企业来说,2004年12 月 11 日是个标志性的日子,零售业全面开放的潮水将汹涌而至。根据我国加入WTO 的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内地开店将没有股权比例、开店数量与开店区域的限制,而且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商业企业。 超市作为零售业态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多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到目前为止,世界 50 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吉之岛、马来西亚的百盛等。 随着入世过度期的结束,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  相似文献   

12.
蒋孙明 《海峡经贸》2001,(12):27-29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是相当谨慎,并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式。1992年我国决定开放商业零售领域,只允许外商在11个城市试办一至两个合资零售企业,规定了不得经营批发业务等比较苛刻的限制条件。到1997年8月止,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只有18家。但随着中国入世进程加快,我国出台了一些新政策,这些新政策极大地促进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到2000年来,共有305家零售企业在中国营业,外资企业的全部零售额达到了526亿元。外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3.
二、三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众多零售企业的关注,外资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内资零售大腕如百联集团、华润万家纷纷抢占布局二、三级城市。由江西省商务厅和联商网共同主办的“润百·2010年联商网大会暨第七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以“因商而联,开放融合”为主题,聚焦2010年零售业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对外商零售企业的限制包括 通过合资企业开店以及只能在少数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店等均被取消。作为全球第 三大零售业市场,中国市场吸引着中外零售企业竞相角逐。已在中国拥有240家 连锁店的家乐福,2005年将增设150家;沃尔玛2005年将在中国新开10-15家店 铺,总数将超过50家。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巨头几乎同时将扩张的步伐调快, 一个又一个的扩张举动几乎成为了这两年不是新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商业文化》2005,(2):23-24
外资零售业大举进军中国,本土企业能否抵挡得住?他们的出路在何方?在没有了政策限制之后.外资会不会摆脱在华的合作伙伴.全面举起独资大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零售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飞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乐之 《中国市场》2003,(2):47-47
<正> 历数2002年的外资突进与政府规范的典型事件,前进的脉络自然清晰可见。2002年6月的家乐福整改事件,让外资零售商中国违规开店再次成为关注焦点;10月,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与中信集团携手,首次进入上海市场;12月,麦德龙表示,将在未来3至5年内在中国投资3亿美元,以便在中国12个主要城市新开40家店铺;接近年底,一向谨慎的沃尔玛宣布其进入比京市场的第一家分店已拿到最后一道批复文件,2003年5月将如期开店。外资商业企业仍然在寻找突围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本土化战略对于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经营十分重要,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文化融合,降低经营成本,外资零售业均在华实施本土化经营。但是本土化经营也不能包治百病,本文以零售巨头家乐福为例,具体分析了外资零售业本土化经营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现代商业》2011,(4):20-21
家乐福的起起落落再次说明,在商业史上,只有阶段性的成功,而没有永远的成功。曾经把持中国零售业外资头把交椅10多年的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自2009年开始,在店面数量和营业额上分别被主要竞争对手沃尔玛和大润发超过。2010年以来,一系列的门店关停、供应商起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11日,对中国零售业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协议,从这天起,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将没有地域限制、开店数量限制及持股比例限制,中国零售业进入了全面开放时代.  相似文献   

20.
近期,随着国家多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相继出台,一部分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商铺投资。郑州处于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政府制定的目标是2020年城市人171达到500万,年产值达到6600亿元,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随着中国对外资进入零售服务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的全面开放,国际零售业频频进入,给广大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带来了新机遇。世界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即将进入郑州,其它像家乐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