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实验室认可的意义 八十年代我国《计量法》就开始要求由国家和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测及校准机构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JJG 1021—90)进行计量认证。这种计量认证制度的认可准则(JJG 1021—90)是参考了ISO/IEC导则25要求,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定的。其突出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试领域的测量结果基本上与计量溯源体系得以衔接,其向社会提供的公证数据,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等,具有法律效力。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就GB/T 8929—88《原油水含量测定(蒸馏法)》关于水的密度取值进行了研讨,比较了密度取值对原油水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修改了标准中的水含量计算公式,并对油田原油内部计量和外销计量时水的密度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于 1987年获得国家一级计量单位。1995年取消了计量定升级 ,实行GB/T190 2 2 .1—ISO10 0 12— 1计量检测体系 ,在全国同行中率先进行ISO10 0 12标准的宣贯 ,并于 1997年一次性通过认证 ,成为全省首批获准使用计量保证能力的C标准企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 1)加强计量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计量保证意识。洋河集团把计量宣传教育和提高员工计量意识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来抓 ,并纳入公司年度方针目标。集团平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 ,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计量宣传活动 ,形成浓厚的计量宣传氛围。企业先后举办操作…  相似文献   

4.
《水利技术监督》2010,(4):60-60
依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评审计划和水利部计量办公室《关于国家计量认证复查评审的通知》(国认水正字[2010]6号文)要求,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会同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5位国家级评审员,于2010年5月26—28日对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了国家计量认证复查评审。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解析计量确认方法,对测量设备的检定结果和校准结果采用了不同的计量确认方法。有助于计量确认在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原油的凝固点在45~67℃之间。目前主要采用分离器玻璃管计量油井产量,其缺点是流程复杂,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随着沈阳油田的高凝油生产进入了高含水时期,原油伴生气急剧减少,采用玻璃管计量十分困难。针对高凝油生产的特点,该油田研究应用了低油气比的油井计量方式—高凝油自动计量技术,能够优化和简化目前的油井计量工艺,对油井产量进行高效、准确、及时的计量。  相似文献   

7.
电能计算过程中,谐波的产生将对电能的计量以及检测的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由此通过分析谐波对电能计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提高电能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保障电能计量的精确度,同时也为类似电能计量检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四、对部颁天然气计量标准中3个附表的看法 (一)压缩系数Z值表 原石油部天然气计量标准SY L04—83表G—9,共有压缩系数值7100个,它来源于日本天然气计量标准附表1。用《速查手册》去比较(P_r,从0.2~3.34,T_r,从1.30~1.99),发现表G—9中有9个是错的。现将这9个错列于右上表。 (二)超压系数∨1/Z(F_z)值表 SY L04—83表G—10,共有超压系数200个。它来源  相似文献   

9.
补差管理是石油动态计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获得流量计所计量的准确结果,首先应保证计量油量的基础数据(如流量计指示体积、计量温度、计量压力、密度以及含水量)是按照国家标准GB/T 9109.5-2017获得;其次流量计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流量计检定完成后,需要对检定区间的动态计量总量进行补差。鉴于补差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计算结果又是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补差管理方法的分析,结合工程现场实际计量结算业务和算例,说明了补差管理的实现方法、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对实际业务中的补差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然气能量计量的要求和管道企业的特点,结合现有的体积计量系统,在硬件上具备能量计量基础条件的现状,分析天然气计量由体积计量转变为能量计量,管道企业主要在准确计量、输差计算和指标调整以及管输费计价等方面受到的影响。提出需要对变化较大混合气组分的测量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完善多气源输配管网的天然气组分,人工赋值实施方法的相关标准,同时管道企业统一配置测量C_6~+的色谱分析仪,制定不同计量方式并存的条件下管网输差计算的相关标准,研究新的输差指标,完善管输天然气中烃露点的具体要求和测试方法,计算体积计量—能量计量管输费计价的"平衡基准热值"等建议,以合理保证购运销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政治角度对近年来的中美经贸摩擦进行了分析。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必然走向超级大国,美国必须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将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并通过外交施压等政治手段,以达到减少美中贸易逆差、降低高失业率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在政治手段不奏效的情况下,又采取了反倾销和动用"301条款"等经济手段逼中国就范。这些问题仍将是2009年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只要美中贸易逆差存在,美国就会不断使用政治、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压。中国应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做好有针对性的长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Independent inventors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w products to industry. However, they are more often abused than appreciated by the marketplace. In addition, they frequently lack the skills,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either to translate their inventions into innovations or to transfer them effectively to others.
In this article, Gerald G. Udell describes the invention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services available to independent inventors. He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growing problem of ineffectual and perhaps fraudulent invention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3.
研发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根基和发展动力源泉。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必要的研发创新任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金融支付体系下,网络金融支付方式以其方便迅捷的服务、无纸化的订单管理、延迟支付、送货上门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很多中小企业的青睐。本文以金融支付的可用度、便捷度、安全度、可信度、服务度等为指标,构建了它们和支付采纳之间的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各项指标都是决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选择网络金融支付的关键。进而,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经济运行方式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统计机构与研究学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炼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形成要素,构建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界定数字经济核算范围,确定数字经济产品,筛选数字经济产业,对2007—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与总产出等指标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比较。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53028.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6%;数字经济总产出147574.05亿元,占国内总产出的6.53%。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8.1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44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2.77%,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77个百分点,略高于澳大利亚0.03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200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4.43%,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8.27%,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本文深化了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研究,系统监测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和提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快速换油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得到兴起发展,通常以专业快速更换润滑油液为主,辅以免拆清洗、更换轮胎等服务,普遍存在于美国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和地区,并以其专业、快速、经济、环保等特点深得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快速换油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拓展润滑油销售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比较中美两国快速换油行业,二者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消费环境、成本和技术环境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同.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民用轿车普及率的快速提高,汽车养护特别是快速换油业务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相关服务行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rise from control and deployment of productive resources that are rare and difficult to imitate. Through early entry, pioneers can gain preferential access to key resources. However, the value of that access depends on the presence of isolating mechanisms that limit or prevent competitive imitation. Isolating mechanisms increase the desirability of early entry by lengthening the time horizon over which the firm can earn Ricardian rents on those resources. To explore thes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solating mechanisms on pioneer advantages by analyzing the market entry timing decisions of 209 U.S. and 302 Chinese entrepreneurs.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legal protections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an isolating mechanism that should increase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cost advant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ve to China. Consistent with this argument, we find evidence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first‐mover decisions and (1) perceived pioneer 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s and (2) perceived cost advantages are relatively stronge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China. We also argu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hina constitutes an isolating mechanism that should increase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preemptive pioneer advantages in China rel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istent with this reasoning, we find that the coefficient linking perceptions of pioneer preemptive advantages with 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first‐mover decisions is significant in the Chinese sample and not in the U.S. sample,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coefficients is not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strong IP and legal protection encourages early entry decisions by entrepreneurs because these protections enhance the pioneer's ability to build a differentiated position in the minds of target customers and secure a cost advantage over later entrants. The results also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strong personal connec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reciprocit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uccess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相似文献   

17.
程春华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54-58,111
北极能源开发出现了几个新动向:一是俄罗斯与美国加快联合开发北极大陆架的合作,并力图吸引更多外资投入俄罗斯主导的北极能源开发中;二是相关北极国家正形成排外的“既得利益集团”,企图垄断北极事务.为应对以上局面,中国应联合相关国家倡导在北极事务上实行包容性互利共赢发展,并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寻求加强与对华友好的北极国家合作,提高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地位;二是重新定位参与北极能源开发的角色,以北极能源战略买家的身份与加拿大、美国与俄罗斯合作;三是与北极国家加强极地科研技术合作,为中国参与北极合作夯实硬件与软件基础;四是利用民间力量加大对北极开发事务的参与,构建中国北极维权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尤为显著。虽然贸易摩擦是一国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该国成为贸易大国时贸易摩擦更是不可避免。但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舒朝霞  高春雨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32-38,110,111
2011年,世界石化工业继续缓慢复苏,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4.3%,新增乙烯产能360万吨/年,均处于较低水平;乙烯产量为12562万吨,供应增长大于需求增幅,乙烯毛利大幅下滑.美国仍是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国内低廉的气价使得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裂解产量上升.石化产业仍处于周期低谷,乙烯及下游产品价格涨幅小于原油,公司利润下降.合成树脂新增能力较多,导致开工率下降;合纤平稳增长而合纤原料供应增速较快;合成橡胶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新增乙烯产能24万吨/年,总产能达到1520万吨/年;乙烯产量为1553.6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为3132.4万吨,增长4.9%.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但需求增速放缓,进口量下降.全国化工行业产值和利润大幅增长.2012年,世界石化工业仍处于周期低谷;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和亚洲;美国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能继续增长;中国的乙烯和合成树脂新增能力不多,消费增速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中国的合成橡胶供应量增加较多,而需求增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面临着资金瓶颈问题,这是制约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借鉴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借鉴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REITs运作经验,探讨了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运用REITs的可能性和条件,以及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现状下发展保障性住房REITs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