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奥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有一个梦,那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属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我说,我也有一个梦。我的梦,是充满了幻想的梦,是青春的梦.是追求奋斗的梦。我的梦是一个青春的梦。2010年2月.当国际奥委会把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交给南京时.就注定了我和它之间的缘分。在亚青会举办期间,当我读到关于雷大姐的志愿者文章后,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2.
宋建英 《公司》2001,(10):15-15
我曾听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央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决胜2000年”讲座中关于《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讲学,也曾参观过海尔集团的一个电冰箱厂,在我的感觉里,海尔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海尔文化的成功,这引起了我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思考。 有理论家说:一个企业出两个产品,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后一个产品就是企业文化。而我想进一步明确的是:前一个产品是结果,后一个产品是过程;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不计较过程,但对企业来说,绝对不可以忽略过程。通尔集团正是因为创造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海尔文化…  相似文献   

3.
记得在南国那所美丽的大学上《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课程时,听到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诲道:ISO,利于以规范促进企业“法治”、提高效率,但这种体系要完全与企业相融是一个非常困难、不断磨砺、始终改进的过程。当时尚未从事过实际质量管理工作的我,还难以理会其深邃的内涵,但从老师的几个重音中早已意识到贯标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理人》:国内兴建企业大学掀起了新的潮流,是否有跟风的嫌疑? 王玥:我不这么看,实际上很多企业大学是着眼未来的,我们经常讲一个思路,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企业大学已经过了盲目跟风的阶段,尤其是做企业大学的往往都是很多行业里的领军者,它没有什么跟风可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战略驱动。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12):119-119
湖南梦洁家纺有限公司,是中国家纺行业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优秀企业,并荣获“2004年全国床上用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殊荣,公司前身为梦洁绗缝制品实业公司,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两次高考落榜的现实击碎了我的大学梦。回乡务农期间,我先后学过服装裁剪,当过铁路工人,从事过乡村医生。1985年,我筹集了1800元钱办起了布匹服装店。办店之初,经验不足,本钱又少,门店冷冷清清,生意很不景气。我于是骑着自行车,驮着几十斤重的衣物,走街串村赶大集。风里来,雨里去,渐渐地人  相似文献   

7.
《上海企业》2011,(1):6-7
为不断改进青少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1986年开始办学至今,在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为无数的学子圆了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梦。  相似文献   

8.
巴渝子 《经营者》2001,(11):48-49
<正> 新世纪的年还没过完,多年不见的朋友华打来一个电话,请我抽空去一趟。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青年企业家"。4年以前,在他居住的城市成为一颗经济新星:从1992年到1996年,他由经营副食到批发白糖到经营石油到开发房地产,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了核心能力确立,完成了从个体户到公司到企业集团的三级跳。到我1997年采访时,他已经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资产,而流动资金竞高达千万。那时他曾将那些存款单据一张张地展示给我。我感到不可思议。我为他写了一部很长的报告文学。完稿后我也不可思议地给他写下了三个预言:到一个更大的市场去发展;下世纪初资产过亿;有失误,但不会破产。因为忙,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把华的电话忘了。华却没忘,他又把电话打过来,他告诉我公司已经搬到武汉,不再是他原来  相似文献   

9.
《河北财会》1991,(6):22-23
从1989年开始,我区供销社系统在所属企业会计主管人员的管理上,推行了“单轨管理,双向考核”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时,我曾犯过一个投资错误,在广东高要投资一个猪场,前前后后花了五百多万元,但是最终打了水漂,一分钱也没捞回来。  相似文献   

11.
自助者天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 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男孩从来没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13.
在管理中,我从来不认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但当有鼠问大家,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面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这个故事说明,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或者说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世理相通。企业管理进步与社会进步有诸多可参照的地方。所以,我越来越认为,推动企业管理进步的是各类管理方法,而不是理念。在那些管理方法贫乏的企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其管理理念却…  相似文献   

14.
一次,一位朋友很兴奋地拿一堆书给我,说这些书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实现百年之梦.一看都是大部头的西方企业管理书.等我大致翻完之后,他迫切地问我感觉如何.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我在中德(西门子)合资的家电公司当副总经理,开始体会简单管理的妙处。有一次,要开董事会了,我就把来年的人力资源计划做给总经理。过了2天,他的秘书叫我过去,他说我们德国人很懒,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德国人喜欢几张纸的事情变成一张纸来说,一张纸的事情最好变成几行字来说。  相似文献   

16.
1954年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自此以后,目标管理的思想被美国企业所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今天,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也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在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但是在今天企业界对目标管理的运用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插队时做过大队团支书,上大学做过学生干部,到了工作岗位,做过专职团委书记,从事过党委、工会、人事等部门工作.几十年的群众工作经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总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让群众心服口服.有一句话叫做"理论掌握群众",古人曰"攻心".那么,怎么理解它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中,湖南省5家企业的产品脱颖而出,被授予了中国名牌称号。达5个新当选的中国名牌为:湖南梦洁家纺有限公司梦洁牌床上用品,湖南恒安纸业有限公司心相印牌生活用纸,长沙卷烟厂白沙牌卷烟,常德卷烟厂芙蓉王牌卷烟,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新特牌110KW及以下油浸式变压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做大了,你是否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你是否觉得企业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你是否感觉目标越来越不明确,你是否有过失眠难奈,梦中惊醒,你是否因为过于信任他人而损失巨大,你是否觉得因为工作而越来越疏远亲人,其实创业难,守业更难,管理难,放下重担不想管理更难,你在寻找一条后半生的幸福之路,如果你换一种思维,路就在你脚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个梦想的追寻和实现,成就了央企的腾飞和光荣,进而托起瑰丽的"中国梦"。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有世界一流的管理。为了实现"央企梦",国务院国资委稳步、有序地在中央企业部署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不仅对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企业提升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是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