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为了增强扩频系统的窄带干扰抑制能力,针对重叠域中值滤波(MF)算法会给信号带来失真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重叠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基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在重叠变换域的特点,利用阈值滤波、中值滤波、估计门限进行综合判决.仿真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信号干扰能量,同时减少中值滤波算法对信号造成的失真,增强了系统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多相滤波技术的信追化接收机建摸,推导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信道化接收机数学模型,并由此模型设计了一个16信道模拟系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信道化接收机对雷达信号的检测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多相滤波技术的实信号结构模型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盲区的问题 ,采用降低抽取率的方法对原多相滤波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无盲区信道化接收机模型。 分别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及其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利用该改进算法可实现对信号的全概率截获。  相似文献   

4.
实现低误码率无保护间隔的数据传输可有效降低信息冗余度,对节省系统带宽和 提高数据率意义重大。将隐形训练序列直接加入传输数据中消 除保护间隔,推导循环相关信道估计算法后再进行剪贴式的干扰消 除,仿真分析了不同信道估计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本算法可兼顾系统性能和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窄带物联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检测和到达时间估计算法处理数据量大、计算耗时的问题,通过分析接收端检测算法的可并行性和数据相关性,基于可重构阵列处理器提出了一种并行化硬件实现方案。该算法在高层配置参数产生的前导符号和通过前期信道处理后的接收符号具有最大相关性时,将此时的到达时间和残留子载波偏移作为估计指标,通过流水线的方式使用多个轻核处理元(Processor Element,PE)实现并行计算以提高运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6个PE同时调度实现算法的映射,运行了35 985个周期,其性能比单个PE提升36.18%。用可重构多核阵列处理器实现该算法的运行时间相较于用Matlab实现,降低了173.09倍,有效提高了接收端检测算法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空测控VLBI基带转换全频谱处理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固定带宽无失真接 收的无盲区高效均匀信道化和正交混频相结合的基带转换方法。通过巧妙的信道划分和低通 原型滤波器矩形系数的改变,实现了可分析频带内无盲区、固定带宽无失真接收处理,利用 正交混频的灵活性,设计了宽/窄带单边带输出方案,实现输出信号中心频率任意可变、带 宽可选。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效率高、资源消耗少,能够实现可分析频带内全频谱基带 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雷达中频数字信道化中为了简化实现多种带宽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数字变带 宽设计方法改变接收信道的带宽。首先,与传统的模拟变带宽的设计方法比 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降低多带宽接收信道设计复杂程度的优点;然后,通过建立理论模 型,对其进行仿真和分析,理论原理可行。最后通过实测某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验证,仿真结果和实测结 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影响接收信道输出信噪比,同时又能简单实现接收信道的 多种带宽改变,具有可行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群信号中有用子信道信号检测和解调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均匀数字滤波器组分析器的基本型,提出了将多相结构和奇偶分路应用于群信号信道化技术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有效降低了算法复杂度,而奇偶分路法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目前已通过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Vondrak滤波法易受粗差值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的Vondrak滤波算法来探测和剔除数据中的粗差。首先通过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对需要滤波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数据是否在阈值范围内进行判断,给相应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值系数;最后利用Vondrak滤波估计预处理后的数据。为了验证所提滤波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信号模型产生信号,并且在两种信号中都加入粗差,分别利用传统的Vondrak滤波、抗差Vondrak滤波和所提滤波算法对两种信号进行滤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滤波算法具有良好的粗差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阶APSK调制在卫星信道中存在有记忆非线性失真的现象,提出一种联合补偿算 法,该算法充分利用APSK调制信号星座图的特点,在大幅度减小无记忆数据预失真计算量的 基础上,联合非线性均衡实现对有记忆非线性卫星信道的自适应补偿。其优点是存储量和计 算复杂度随调制阶数的增加变化很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有记忆数据预失真的 补偿性能,且最佳工作点提高0.2 dB。  相似文献   

11.
鉴于超宽带(UWB)信道估计要求预先给出信道才能精确重构的不足,研究了 基于压缩感知的盲稀疏度匹配追踪类算法用于信道重建。这种盲稀疏度方法根据迭代终止条 件和字典中最优原子选择方式的不同,设置迭代终止阈值和阶段转换阈值,通过可变步长的 增大逐步逼近稀疏度,实现精确重建。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基于此思想经过改进算 法可有效用于解决实际UWB信道估计,较改进前算法估计性能相当,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 盲稀疏度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信噪比、高动态条件下深空测控通信信号捕获概率低以及复杂度较高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深空测控通信信号捕获的难点以及信号循环平稳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相关的新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新算法捕获门限达24 dBHz,适应频率动态达800 Hz/s;新算法较传统的捕获算法,在相同门限条件下的频率动态适应范围提升了约两个数量级。该方法已被应用于我国第一个深空测控站的建设,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有效地解决了低信噪比下深空站抑制载波信号的捕获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信号的宽带接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相滤波器的信道化接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JTIDS的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进行合理划分,将宽带接收转化为多个窄带接收,然后再结合多相滤波器进行跳频频点检测,以实现全概率的JTIDS信号宽带接收。给出了此信道化接收模型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方案,并对仿真和硬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与FPGA测试结果表明,该接收模型可以精确实时地接收JTIDS宽带信号。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磁辐射现场测试被测设备信号和干扰未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块最小均方算法的实时虚拟暗室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通道接收机,根据测试通道和背景通道中干扰信号的相关性设计自适应滤波器,在频域对背景通道信号滤波以趋近测试通道中的干扰分量,采用瞬时双通道信号迭代更新滤波器系数,滤波器系数收敛后系统输出中只有被测设备信号。仿真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在背景通道有无被测设备信号泄露的情况下都能有效抑制干扰,与基于时域最小均方算法的方法相比,在滤波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其计算复杂度更低,适用于实时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宽带循环平稳检测存在的门限难以设定、低信噪比下检测延迟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累积和的改进超宽带循环平稳检测算法。首先将信号整个三维循环谱归一化为二维灰度图,与噪声对应的灰度图比较差异,再将两类图像放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自行训练提取特征,解决门限难以确定的问题。若分析三维循环谱的时间块长过短,将导致信号灰度图特征在有无噪声情况下区别不大;若块长过长会导致检测延迟较大。为此,采用累积和算法提取网络全连接层输出的信号概率作为累积和的观测统计量,自适应检测所需采样时间长度。将所提算法与传统循环平稳检测以及结合了CNN的循环平稳检测进行对比,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信源数估计算法不能直接用于单通道接收模型且抑噪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刀切法的单通道信源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间隔抽样实现了单通道接收信号多维数的转换,得到矢量化空间;然后采用刀切法将此组空间重构多个协方差矩阵,经酉变换后结果取平均;最后通过循环迭代得到最优信源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白、色噪声环境下能有效抑制噪声,且在低信噪比及采样点较少时能更准确估计信源数,相较于传统的估计算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非合作接收中由于信道或接收机模拟器件的影响可能导致接收信号功率谱存在噪声基底不平坦现象,为便于划定检测门限需要先估计噪声基底再对原始功率谱进行修正。传统的非线性自回归滑动滤波算法采用固定阈值,仅适用于窄带单信号的噪底估计。改进算法通过增加调节系数实现对阈值的动态调节,并根据功率谱特征计算初始阈值和调节系数,提高了原算法的适应范围和工程实用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不同种类的信号具有普适性,能解决原算法无法适应的宽带多信号噪底估计。  相似文献   

18.
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改善通信质量并提升信道容量。天线端口数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掩码的方式隐含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遍历1、2、4三种天线端口数情况,分别作为PBCH解码配置,以CRC校验通过并且PBCH解码成功作为确定天线端口数的标志,从而造成冗余计算和时延的产生。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天线端口数检测算法,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LTE信号在空口环境中受频偏和时延影响,造成信道估计结果相位的线性累加,再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门限匹配,解决天线端口数检测中频偏影响大、计算量过多和盲检等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复杂度低、时延小,且在残余频偏较大时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阵列天线接收处理全球卫星导航信号时,由于天线和射频前端的非理想性,会在不同方向卫星信号中引入不同的载波相位偏差,从而破坏卫星导航接收机距离观测量准确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卫星导航阵列天线的快速现场系统校准算法。校准过程分为通道校准和天线校准:通过开机和周期进行的通道校准实现阵列天线接收射频前端的通道响应测量;通过与接收处理不同卫星基带数据的数字接收机配合,实现阵列天线的现场阵列流形矢量校准。仿真验证了所提校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