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发展海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自力 《江南论坛》2006,(11):15-1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强调全社会的公平、公正,强调和谐创业、兴国、安邦,通过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舟山海洋文化如何在这一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一次新的“革命”.如何通过发展了的海洋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科学地发展海洋文化显得十分关键。当前,加快发展舟山海洋文化,使海洋文化真正承担起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必须注重以下四个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杭颖 《江南论坛》2006,(12):16-18
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的和谐。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美的最高法则”,在中外哲学中,和谐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先哲“执中致和”的思想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在任务和目标即“做什么”上追求和谐,还要在工作方式即“怎样做”的“做法”上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3.
谢玉国 《经济师》2006,(4):181-181,183
“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员工、企业和社会相互关系和谐的管理,其中“和谐人”假设是实现“人本和谐”企业文化核心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方凝 《江南论坛》2012,(10):38-39
杭州作为中国长三角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提出构建“生活与创业和谐、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和谐、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和谐、政府与民间和谐、对外开放与内生创新和谐”的“和谐创业”模式。并把“和谐创业”的发展模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种生动实践,不断创新升级,使得“人间天堂”的美誉在新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城市的知名度、综合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其“和谐创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阳 《经济师》2009,(4):38-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但是在这一系统中,这些措施的功能和作用并非等同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法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法与和谐思想的历史,“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中华民族最具特点的文化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就是对“和”文化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涵挖掘和解读。而法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诞生邢天起就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天然使命,作为一种标准和规则,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法与和谐思想二者具有同源性和交汇点。法不是万能的。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实现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是和谐的,但是社会和谐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开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万万不能的。法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才会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文化的民族,“和合”于其内涵中便透露着和谐,蕴含着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作为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精神动力、精神支柱,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发挥着积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月刊》2010,(1):75-75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杂志社与北京雨山湖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济》2010,(1):75-75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杂志社与北京雨山湖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济月刊》2010,(8):117-117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杂志社与北京雨山湖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立于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要求和谐;群与群之间追求和谐;国与国之间力求和谐。和谐已经成了人类的时尚,这个理论能在众多的理论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她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又把她升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标准。尤其是对处于转型期的林业企业来说更是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度繁荣充分开放的中国林业面前“和谐”更应该是家和万事兴的“精装版”。但是目前确有一部分人把和谐社会理解为“天下大同”,你有的我就得有,你没有的我想有.大家都有的我更应该有。更有甚者,为一已之利,不择手段,下流之极,以品头论足发泄私愤,以谩骂、诬陷、诽谤等下三滥手段恐喝他人,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农村和谐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实现农村和谐.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我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民的大国.农村人群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影响和牵动着整个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快乐与和静呢?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应该政治型、行政型文化转向经济型、经营型文化,从依赖型文化转向自主型文化,从群体型文化转向群体与个体并重型文化,是国有企业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在深层次上是一种人性模式的转型,印从原来那种“伦理人”、“单位人”的人性模式转向“经济人”、“能力人”、“社会人”的人性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月刊》2010,(5):119-119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杂志社与北京雨山湖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其文化力我们也称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这种“软”的力量能够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位,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今天吴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其文化传统,找到文化传统中的现代价值呢?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可以互补与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在传统的“人天和谐”理念中可以提炼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价值来。  相似文献   

17.
“十五”以来.启东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落实富民强市措施、不断优化社会综合环境.逐步走上了一条经济与社会、文明与法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全力打造实力启东、活力启东、生态启东、文化启东、法治启东、和谐启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和谐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成功运用论证了和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影响及意义,并且以和谐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造物观和设计伦理为启示,分别阐述和的造物思想与设计伦理在平衡与协同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中的关系所起到的作用,而达到人、环境、社会三者共同和谐发展,从而表明和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和谐及其和谐社会思想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和谐”的哲学内涵是“和而不同”:“和谐社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低级的小康(糠)社会;一种是高级的大同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燕赵”作为河北的别称,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模糊传承,缺乏明确的、科学的界定,历史依据不十分充分,脉络框架不够清晰完整,没有完全体现河北文化内涵。本文认为应将“三冀文化(和谐、忠诚、慷慨、开放)”作为新时期河北主流文化,把河北的别称由“燕赵”改为“三冀”。“燕赵文化”应更正为”燕赵古文化”,并作为“三冀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