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番提高存款真备金率,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旨在收缩市场过剩流动性,防范金融风险,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本文从存款准备金政策发挥良好效应的备件、市场流动性过剩、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节节攀升,通胀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过热,方面分析了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既并就存款真备金率的提高对银行,通胀压力以压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闫瑾 《河北金融》2012,(7):6-10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较为频繁。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关键的一部分。纵观存款准备金率在二十年间的多次调整,每一次变动都有着其背后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目标。因此,本文以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制为背景,先对我国近二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动情况和主要影响进行回顾,分析了我国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原因,并讨论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工具因素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提出了"保持政策协调一致性"、"完善货币制度"、"改良外汇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5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相当频繁的调整,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已经被中国人民银行视为主要的货币调节政策来进行使用,相比较于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往往更加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市场起到一个强烈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同时对货币乘数以及基础货币的投放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灵活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合理的控制宏观经济下的货币供应量水平、适度的调节整体经济的贷款规模、更好地稳定住整个市场的利率波动来使得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稳步并且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者对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增强流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自1984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39次,仅2011年调整了7次,今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两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对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晔 《时代金融》2013,(24):121-122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信用卡》2010,(5):5-5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日前,央行宣布,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隹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同时表示,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相似文献   

8.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新成员,但因其自身制度及核算办法中的不足,影响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宏观调控中频频现身,通过自身变动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通过调整所释放出的信号,一并对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形成影响。本文尝试分析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方琴琴 《中国外资》2010,(18):31-32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剂猛药.其效果必然是显著的.人们不禁要问: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有多大?笔者的回答是,影响不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俗地说.也就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多余准备金)为3.66%.这是一个明显偏高的比率。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商业银行只需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正常准备金就足以应对.故而.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经济后果之一,就表现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资产负债表的重新调整.而收缩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并不显著,也不会明显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货币乘数理论为基础,选取2007年到2015年数据,以狭义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第三方支付替代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会放大货币乘数效应,拉动货币供应量增长。  相似文献   

13.
存款备金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1月12日至今已经上调7次,现处于19%的历史高位.本文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出发,探讨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银行出于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存款人存款风险的考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持续上调超过商业银行承受极限时,商业银行就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手段,不会因为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而改变其政策走向,因此,客观分析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既能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又能推动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大家族中,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在一些重大的宏观调控中,往往都是由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通过自身变动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最终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在1988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和货币投放过多,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1999年,为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增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乘数在1993年至2003年二季度期间保持上升趋势,而后至2007年一季度有所回落;我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走势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偏离目标,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CPI是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受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物价水平影响CPI.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M0、M1、M2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各个内部组成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一,因而M0、M1、M2对CPI的影响过程与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孙统 《中国外资》2012,(10):57-58
本文在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基础上,对央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两种冲销政策作用机制进行微观化分析。通过研究冲销操作对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发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的减小都可能放大货币乘数而减弱冲销的效果。货币乘数伴随着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弹性,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19.
杨蕾 《时代金融》2012,(33):100+238
2011年,中国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市场上产生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以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信贷,遏制通货膨胀。经历了一年的紧缩调控,到2012年,物价水平已有显著回落。纵观2012年上半年,CPI、GDP、货币供应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有所改观,宏观经济在平稳中发展。本文通过对2012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形势进行阐述,运用央行调控经济所采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实施后的经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预测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小光 《武汉金融》2012,(8):55-57,59
近年来,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持续减缓,存款增长乏力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货币创造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近年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下滑主要受两方面宏观因素影响:一是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基础货币调控为主要手段的数量调控政策;二是存款被股票、理财、信托产品等其他金融资产分流。但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对存款增长的继续下滑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