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正> 时至今日,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重新整合状态,世界经济市场正步人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家族的一名主要成员,为了在世界经济市场中提高中国的经济地位,应对 WTO 的挑战,已明确将增强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今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强做大,则必须借助于一种新型的经济运行模式——资本运营,以谋求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资本运营"的本质,是通过资本交易或使用,获取利润、求得资本的增值或获得更大的收益。相对于整个企业运作而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挑战和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改革。2014年中国经济面对的环境无疑是严峻的。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步履蹒跚,外部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国内"三期叠加"压力空前,经济发展步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在新的挑战和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实现了换挡不失速,结构调整稳步向前推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哪里?答案是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2014年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年,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许多改革举措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4.
开场白: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起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30多年的快速增长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受到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打击了出口市场。面对这一切,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经历经济危机洗礼和调整期的阵痛之后,未来的企业领军之道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环境下再创成长奇迹,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力量。5月2.9日,在2010年第九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本届论坛的主题“新十年&#183;新领军——未来十年的领军之道”畅所欲言。下面我们请几位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29~30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7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在本次论坛上,高尚全、吴敬琏、孔泾源、杨圣明、倪红日、赵海纳等专家学者对世界经济走势与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选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发展改革问题展开了探讨。现选取部分作者论文摘录主要观点发表。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长期低迷但不一定有大萧条2008年至2010年,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平均上升到了7.7%,同时,排名前10位国家的外债总和已占全球债务83.8%。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之"死结"——不减赤字,公债市场迟早崩盘;如何既减债又增长还不印钞,是当今世界无解的难题。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已过去大约五年时间,但美国仍面临财政悬崖的长期威胁,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必需的政治氛围,并且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崛起如此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奇迹。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Stiglitz对此的看法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俄国和中国的市场改革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俄国的市场改革是由国际经济机构设计的,而中国的改革过程是由中国政府自己主导的。在19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相当于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而到上世纪末,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技术监督》2010,(6):72-73
开场白: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起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30多年的快速增长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受到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打击了出口市场。面对这一切,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经历经济危机洗礼和调整期的阵痛之后,未来的企业领军之道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环境下再创成长奇迹,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力量。5月2.9日,在2010年第九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本届论坛的主题“新十年·新领军——未来十年的领军之道”畅所欲言。下面我们请几位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相对较快.2010年面对的主要不利国际环境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国内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极调控以及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2011年是中国经济"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许多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存在许多挑战.然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针对2011年经济运行中主要面对的问题作出了积极的部署,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较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让世界瞩目;这一年,政府的刺激政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很多隐患,市场化改革的使命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欧债危机、新兴市场"硬着陆"以及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将是影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主要风险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普遍趋于宽松,新兴市场"保增长"的政策主调更加明确;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新兴市场面临资本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和设计我国经济体制中期(三年五年和八年)改革纲要时,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课题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应当是“稳中求进”。内容主要是: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推进体制改革,头三年(1988—1990年)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后五年(1991—1995年)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改革迈大步,并在企业——所有制改革和市场——价格改革双线展开,争取在  相似文献   

13.
<正> "拐点"一词在近几年经济学界的讨论中经常出现,指的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经济增长的拐点"即正在或即将出现增长速度回升的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大致经历了四个周期:1978年—1981年,1981年—1986年,1986年—1990年,1991年至今。在最近一轮经济周期中,总供求失衡的形态由过去的需求膨胀演变为需求不足。1993年以来,经济周期进入了收缩阶段,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13.5%下降到1999年的7.1%,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就要开始,但2001年,经济增长率重新回到8%以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收缩期,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接近衰退,日本经济低迷不振长达10年。2002年,经济增长率又回到8%。2003年初,虽然有美伊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建国30年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活力与效率的损伤,我国从1979年起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十几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距市场化目标尚远。而且,各省市自治区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取向的过程,也是向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以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更是首当其冲。我国对会计目标的认识深受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影响,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由于受托责任未能反映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且"决  相似文献   

16.
<正> 1979年的春天,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十年改革、十年发展、成就卓著。今天,让我们对企业改革的理论作番回顾与思考,无疑会有益于未来。笔者经过仔细考察,认为:企业十年改革,理论上有十大重要建树。一、企业本位论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从何入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市场化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主线,历程波澜壮阔:在改革初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才使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目前正在从世界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18.
一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定力,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以"简政放权"等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得以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经济学人的心跳.而2004年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6月来北大演讲,又将成为一个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20.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历史罕见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的各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此次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国发展环境,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全方位的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中国"十二·五"计划以坚持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顺应了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