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40%和水资源25%的人均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但从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也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资源浪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  相似文献   

2.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自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以来,全社会大兴节约之风。最近国家粮食局公布的几个数据也引起了社会关注——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总量达350亿公斤以上,农户存粮每年因  相似文献   

3.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粮食行业的宗旨,也是粮食系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举措。眉山市粮食局高度重视农户科学储粮项目,从设计、试验、改进、推广各环节体现民生为本,种粮农户在科学储粮项目中减损增收得到实惠。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一、项目在耕者的期盼中诞生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由于仓储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粮食收后储存一直是种粮群众的烦恼。据系统粮食产后情况调查:粮食在储存过  相似文献   

4.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安工程”建设、“智慧粮库”建设,以及原粮“四散”运输、粮食适度加工、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行动,在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说“2021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落实《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沙洋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全县拥有耕地面积93.61万亩,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达60万吨左右。长期以来,农户家庭大都以麻袋、编织袋作为储粮装具,因这些装具简陋,储粮性能差,粮食鼠害、虫害、霉变等问题十分严重。据调查,沙洋县农户储粮年损率为6%左右,按全县农户常年储粮总量20万吨计算,农户每年在家庭储粮环节上损失的粮食为1.2万吨,相当于2万亩良田的产量。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6.
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对象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粮食产后系统的特点,采用客观赋权法设置指标权重,选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等6个粮食品种,基于收获、干燥、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8个环节构建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层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无形粮田”的概念,即通过加强和提高储粮技术,减少储粮重量与质量损失,使粮食在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延缓品质变化,减少重量损失。广大农户是我国粮食存储的主力军,我国每年约有占当年粮食总产量50%以上的粮食由农户家庭储存,但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储粮损失较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影响了“无形粮田”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2009年国家粮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粮农2.4亿户,平均每年农户储粮总量为3000亿公斤,全国每年在农户储粮环节上造成的粮食损失达200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9.
罗江县属于丘陵县,地处成德绵交通要地,覆员面积447.1平方公里,总人口24.9万人,耕地面积29.5万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水果。全年粮食总产量13.7万吨,80%以上的农户家中存有粮食,储粮方式大多数都是简陋散存,造成粮食损耗浪费严重。2012年作为四川省农村科学储粮工程示范区之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在罗江县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然而,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增加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全国在粮食储藏、流通、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农户储粮每年在5000亿斤左右,因储粮方法不当造成的损耗为8%,也就是说每年在存储过程中造成的粮食浪费就达到400亿斤。爱粮节粮,迫切需要行动。  相似文献   

11.
农户售粮储粮行为的形成及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芳 《农村经济》2002,(6):56-57
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农户的售粮储粮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研究并揭示其规律性 ,同时采取相应的举措 ,是理性化政府行为的客观基础。一、农户的售粮储粮需要1 储粮需要农户储粮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来讲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需要。指农户维持自身 (全体家庭成员 )基本生活消费而进行的粮食储备 ,即口粮。这种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需要。(2 )安全需要。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特殊商品 ,其生产受经济政策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生产的不稳定性。粮食的政策性特点 ,…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国家规划的粮食主产区和后备产区,也是产粮大省。正常年粮食总产量在275亿公斤左右(其中:玉米200亿公斤,水稻60亿公斤,大豆和杂粮15亿公斤),通过新增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未来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将达到300亿公斤以上,实现新的历史突破。但由于农民安全储粮意识不强,粮食在收储环节上损耗较大,增产未能有效增收。因此,加强农户储粮专项建设,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切实做到农民减损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1.首先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行业门槛。我国现行法律只是规定代储企业必须具有粮食收购资格,但对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企业的资质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代农户存储的粮食属于企业的负债,很多小企业吸取农户的粮食和自身的规模极不相称,如果经营不善最终将会损害储粮农户的利益。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从事“粮食银行”业务的行业门槛:一是拥有土地使用权、厂房和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二是注册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具备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六成粮食存于农民家中,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储存技术简单、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导致鼠、虫、霉危害。一方面,直接造成农产储粮损耗,储粮损失率达到8%~10%,每年我国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200亿公斤,粮食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药剂的使用与乱用造成粮食污染,有些农户还采用农药杀虫防虫,造成化学药剂残留对粮食带来一定的污染.影响了食用卫生和环境安全。由此可见,在农村加快推行绿色储粮技术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已越来越困难。如何保持和提升农村储藏粮食的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源头上确保农民食粮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环节采取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但农户粮食储备环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农户储粮都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经济》2013,(5):71-71
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而且,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受较落后的农村生产力、知识结构等限制,存在着一定的拓展难度。当前,农户储粮技术还较为传统,造成我国粮食的大量浪费,影响我国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对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市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户粮食储备中的问题,增加农户收入,提高我国粮食储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适用于不同区域农村储粮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的调研,针对目前黄淮海等三区域农户储粮过程中造成储粮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农户对储粮技术的需求,提出火力发展农户储粮虫、鼠、霉防治技术;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农户家用小型粮仓;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加强政策引导和国家投入等对策,这对于减少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损失、有效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粮食增产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的无公害生产和绿色消费需求日益增强,粮食仓储物流环节中无污染、低成本无药储粮的必要性已显现出来。中央储备粮酒泉直属库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造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大科学保粮力度。从仓储基础工作入手,强化粮食入库管理,创造粮堆低温储藏环境,限制虫害繁衍生息,三年多来达到了粮食储存期的无虫化要求,避免了对储粮的药物防治,基本实现了无药储粮。具体措施和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仓房的洞、孔、缝易为储粮害虫藏匿和栖息之地,因此,实现无药储粮首先需进行清消仓房。一是先仔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户,60%以上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农户仍是储粮的主体,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耕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我国粮食缺口将呈扩大趋势,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因此,储好已收获的粮食,减少产后损失,对促进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