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小处着手     
一般来说,成大事的人都精通“从小处着手”的真谛。 世界汽车业巨子、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当前面的人面试完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然而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去,他发现进门的地上有一团废纸,便弯腰捡起来,顺手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来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相似文献   

2.
邹石 《新前程》2006,(3):72-74
春节前刚刚被任命为全球最大从事品牌传播整合营销的企业集团奥姆尼康(Omnicom)亚太区总裁的杜孟,是个在中国创业成功的法国人。此人精通法语、英语和汉语,流利的意大利语、德语和日语。业余时间,喜欢读书、骑马、自行车、水上运动,以及戏剧和音乐,并且是美食和红酒专家。在商人中,他是个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中的社会活动家,而在所谓社会名流中,他又是个习惯于趋利避害的商人。  相似文献   

3.
胡润这十年     
吴晓波 《中外管理》2008,(10):20-20
说到胡润,我常常会想起另外一个“四肢发达、长相英俊”的英国人——李约瑟。 据李约瑟观察,16世纪之前的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可是为何在其后停滞不前,居然成了一个备受欺辱的衰老帝国?这个“难题”改变了李约瑟的人生,他从一个生化学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科学史专家。他在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到去世前的1995年共出版了十七卷。在西方的学术世界,他与美国人费正清是研究中国问题两座让人仰止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赵福帅 《英才》2013,(5):127-129
农业经济学家中的英雄,他的观点,可否被中国农民借鉴、被中国农业实践?"舒尔茨是农业经济学家中的英雄。我们这个学科,目前就他一人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甫一听到《英才》记者的提问,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思高旋即表达了对舒尔茨的敬意。西奥多·舒尔茨1902年出生在美国南达科州一个小农场主家庭,这  相似文献   

5.
邬学斌追梦     
他当年有些仓促地去了美国,并一度陷入鲜为人知的困境;后来他活跃在美国底特律多家汽车公司,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他曾以美国某知名汽车公司亚太事务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回到中国工作,却又失望地返回美国:几年后,他又毅然决然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生活十多年积累的一切回到中国……这位美国籍科研专家荣膺北京市政府授予的“长城友谊奖”,在所有获奖者中,他是惟一的一张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6.
魏雅华 《企业研究》2012,(15):10-13
如果不是从加入wto的第一天起,"中国制造"便遭遇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世界多国的"反倾销"的前堵后截,疯狂剿杀,也许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会如此强大,如此地不可战胜。尽管直到今天,"中国制造"依旧官司缠身,可中国外贸依旧为"中国制造"所创的顺差偏大而烦恼,让美国人在"中国制造"的顺差面前依旧充满了挫败感。美国人绝不会想到,正是美国的种种贸易壁垒造就了这个齐天大圣。  相似文献   

7.
郭伟 《新前程》2007,(9):84-85
“我的衣服基本都在超市里面购买。”朱敏习惯性晃着腿笑着说。“我看不得浪费。”不光是他自己。连太太、儿子都和他一个“毛病”。别为假象迷惑,面前这个回国后想买5万元车的人,实际上把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财富带回了中国,在专业方面他甚至有些铺张,只要打动他,从他手上拿到上千万美元不在话下。甚至,朱敏一直不愿把自己称为VC,而是天使。  相似文献   

8.
小孩得病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世界上最麻烦的事儿了,且不说他那么小就要经受病痛的折磨,单是给他们喂药这一点就让人伤透了脑筋,真不知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顺利地把药吃下去?这几乎是天下所有年轻妈妈都必须面临的难题。有一种喂药法是美国科学家和儿童医院的专家们共同研究发观的,叫“反射吞咽”喂药法。具体方法是:只要妈妈用嘴在距离婴儿面前大约30厘米远的地方,向孩子面前吹出一股柔和的气,就可引起小儿张口吞咽的动作,这时,迅速将事前准备好的药液轻巧地送入小孩嘴中,孩子就会自然的吞咽下去,对他而言,并无痛苦和不满,因而…  相似文献   

9.
他过去的生活轨迹是众多美国年轻人的梦想:在名牌大学念书,毕业后去加利福尼亚工作。他现在所做的事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敬佩:来中国的5年里,他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在图书馆里追寻中国历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眼光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记者所认识的美国共产党员戴维·昆丁·道迪埃。从基督徒到共产党员今年32岁的道迪埃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很自然地信了教,并朝着成为一名神父的目标努力。至于共产主义,道迪埃小时候一直了解不多。18岁那年,道迪埃第一次阅读了《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0.
商海史鉴     
出卖白宫的人 苏格兰人阿瑟·弗格森可算得上历史上最不寻常的骗子了,他玩弄的骗局令人瞠目结舌。 在1923年短短几个月间,弗格森将伦敦三处名胜古迹卖给了美国旅游者:白金汉宫卖了2000英镑,大笨钟卖了1000英镑,纳尔逊圆柱卖了6000英镑。 1925年,弗格森移居美国。在华盛顿,他发现一位得克萨斯的牧牛人对白宫欣赏备至。于是便冒充一位白宫工作人员,跑到这个牧牛人面前诉苦,说政府正想方设法削减开支。最后他问牧牛人愿不愿意以10万美元一年的价格租下白宫……他的生意又做到了美国。 过了些日子,弗格森来到纽约。他向一位澳大利  相似文献   

11.
《英才》2009,(4):135-135
谁能在股市大崩盘之前抛出股票,谁就是大师。巴鲁克就是这样的人。他甚至是大师中的大师。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就十分钦佩巴鲁克。巴鲁克19世纪末出生在美国,19岁进入华尔街,靠自我奋斗成为千万富翁。到1910年,已经成为华尔街屈指可数的大亨。其中的关键就是巴鲁克精通人性——股市就是人性的晴雨表,股市是他研究人性再好不过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长着宽脑门的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的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这微笑亲善而深邃,真诚而爽朗,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尽管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赫赫有名,还有诸如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佳工业企业经营者、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中华十大杰出职工、国际杰出企业家、2001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等桂冠,但他自己并不寻求个人形象上的重新定位.在媒体面前,他总是强调他是农民,但他确确实实创造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企业.美国<国际商业周刊>称他是"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之一",<华尔街>杂志更是赞颂他为"国家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3.
用物理学家、金融专家来称呼他似乎都不全面,把他称为活跃在中国、美国两国科技、金融界的一位社会活动家则更为贴切:他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美国凯思比海外创业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宫静 《英才》2000,(12)
六七年前他曾预告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走向,不幸言中。今天他的预告是什么?从1992年到1994年期间,中国的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得非常快,而且规模搞得很大。就在场面热闹得近乎火爆的时候,敢于第一个站出来跟大家唱对台戏的人就是丁大卫、他预言中国的期货市场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将全盘崩溃。事隔两年,果然不幸被他言中。丁大卫在80年代初就到了国外,并成功地取得了极个别人才能通过的所有美国金融和证券行业所需要的营业执照,现在系美国,加拿大著名国际金融专家,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近几年来,他曾多次应邀对中国的金融和证券市场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向国务院等部门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VC御寒术     
方浩 《东方企业家》2008,(12):92-92
乔希·勒纳(Josh Lerner)多少有点吃惊,他没想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人会对爆发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产生如此大的讨论热情。这是北京初冬的一天,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勒纳教授正在给清华大学EMBA的学生们上课,学生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点: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学生们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略显消瘦的美国人的回答不可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6.
老美对于凯迪拉克汽车的热爱和追捧就像中国人对于飞鸽和永久牌自行车的衷情一样无法改变。梦想,从音乐明星猫王座驾到总统的"美国一号",凯迪拉克都是他们在公众面前亮相时的一部分。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拥有一辆凯迪拉克也是作为美国公民的荣耀和梦想凯迪拉克这个品牌承载了几代美国人的汽车梦想,从音乐明星猫王座驾到总统的“美国一号”,凯迪拉克都是他们在公众面前亮相时的一部分。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拥有一辆凯迪拉克也是作为美国公民的荣耀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
精通国际贸易政策的美国学者史蒂汶·索兰诺维克,日前在他来华访问期间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指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短时期内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加入世贸所获得的利益肯定远远高过成本。他提醒中国,为了顺利度过入世后短暂的适应期,有必要在入世前作好两个方面的精神准备。 第一个精神准备:清楚了解世贸体系的两大公平性原则 史蒂汶·索兰诺维克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经济与事务教授,对世贸体系中有关公平性原则有专门研究。他认为,世贸体系的公平性原则,是所有准备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第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了解了世贸…  相似文献   

18.
借脑记忆     
美国著名的电脑专家兼专栏作家艾华先生时常被邀请作公开演讲可是有一天他却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参加一次重要的记者招待会直到他家的电话响起对方悻悻然地说﹃你为什么还不出席几百人都在等你呢﹄这件事对他的震动很大在他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不但影响到他日后工作的开展也在重信誉的朋友们面前名誉扫地在以后的回忆中艾华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堪最尴尬的事情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如何避免呢艾华不愧是电脑专家他灵机一动发明一种﹃能提醒人们约会时间﹄的电脑的想法萌发出来他认…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法洛斯先生将他的困惑,留在了投给《大西洋月刊》的稿纸上。在美国,那是一份最受尊敬的杂志。他的困惑,正在于我们面临的"中国梦"问题。作为一个旁观者,与不少到过中国的其他朋友一样,他发现当今中国人几乎无所信奉,改善物质生活成了全部意义所在,于是不无嘲讽地诘问:"除了钱以外,他们还梦想其他东西吗?"  相似文献   

20.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白面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消瘦的身材,白皙的面庞,一副近视镜,让人很难将这个“上海小生”与他7年的打假生活联系在一起。他就是金霸王电池、吉列刀片、派克水笔这些知名品牌所在企业——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律事务部经理陈庆海。谈起他7年的打假历程,陈庆海显得有点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