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正>一、前言当下,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7.9%,达到2.5亿人,而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1.1%。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老年人口将会大幅增加,养老压力也会不断加大。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表现在生育率的下降上。2019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48,远低于人口替代2.1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很快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日本人口生育率除在个别年份有所提高外,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日本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上述现象使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本目前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目前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未来人口预测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口老龄化将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显著超出以往预期。面对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新常态,人口领域需要有较大的改革。当前人口工作思路存在与人口现实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的核心是对低生育风险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人口工作存在只重当下、罔顾未来的偏向。生育政策调整的实质是对过去计划生育过度的补救和改正,既是对生育率过低这一主要人口风险的应对,也是人口发展彻底转向正常化、均衡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预测:中国快速走向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发布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对中国人口的评估和预测作出了重大调整,预测中国人口在2026年达到峰值13.96亿后迅速下降,到2050年时下降到12.95亿。预测表明中国快速迈向老龄社会大势已定,无法逆转,生育率能否尽快走出低谷是决定中国人口未来的关键。人口预测只是人口决策的参考而不应该是人口决策的目标。鉴于中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达20年之久,现在已经到1.5以下,再不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极有可能掉入"低生育水平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到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人口问题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出适宜水平,人口仍须严格控制,在达到增长高峰后,通过实现人口负增长,逐渐减少人口总量,使之降到适当数量,从根本上减轻人口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会进一步加剧人口老化的进程,从而对社会产生另外一种同样巨大的压力。进一步控制出生率与缓解人口老化速度和程度,形成对立的局面。面对人口过多和人口老化双重压力,我们处于两难境况:生育率过高会继续造成人口大幅度增长,生育率过低又会形成人口严重老化,顾此失彼,难以两…  相似文献   

6.
经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下降之后,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接近更替水平,在二十世纪末已经全面实现了生育率的转变,我国也全面进入低生育国的行列。完成生育率转变之后,我国已经不存在人口压力问题。而在低生育水平下,我国所需要面临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生育率的转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与时间上的压缩性。在时间维度方面,生育率在由高至低出现转变的过程过于迅速,在该过程中没有完全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做出调整,国内不同地区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仍然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目前的低生育率形势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性。在空间角度方面,国同不同省、市、自治区所呈现体现出来的人口转变形势也呈现空间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低生育水平稳定发展是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对影响生育率水平的有关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口安全体系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逸 《浙江经济》2006,(10):56-5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型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转变。2004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719.5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4.95%。。然而,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艾滋病呈蔓延之势等诸多人口问题日益显现,并相互交织威胁着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省域层面构建人口安全体系,使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处于良性状态,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山区农村发展滞后、山区农村贫困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解决好山区的贫困问题、发展问题,特别是山区人口问题是重中之重。贫困山区人口低生育率,老龄化趋势严重,男女比例失衡,身体素质较差及文化水平普遍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面对这种状况,根本解决途径还是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制度;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92年2.0的更替水平,随后总和生育率连续数年持续稳步下降,当前已经达到了接近极低生育率的1.5的低生育水平。纵观我国近40年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过程,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的作用在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日益增强。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正在由计划生育率政策为主的外生型为主导,向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的内生型为主导转变,并终将形成以内生型为主导的稳定低生育率水平。本文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内生型极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法分析得出模型,并假设我国意愿生育率遵循这一规律,预测出我国达到内生型低生育水平的时间,并为我国的人口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未富先老"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迅速的老龄化主要是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结果,为迎接老龄化的挑战需要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提高生育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进入超低生育率阶段,生育率之低直逼典型的少子老龄化国家日本,目前生育政策已开始渐进调整但力度较小,国内相关地区的实践证明,放松人口政策会引起人口暴涨的顾虑。文章根据国家人口战略目标提出了中国近期人口政策调整的建议:迅速放开二胎,未来适时推出鼓励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2.
吴倩 《走向世界》2012,(22):82-85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几十年后,谁来养活中国?已执行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是否,应放开二胎管制?养老模式如何变革?这些问题无疑都需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又执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本文主要就这些事实做出两个方面的经验分析:其一,经济增长和生育政策在生育率变动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其二,低生育率水平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政策的边际效果渐趋下降,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明显。同时,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人口发展政策不可能继续保持单一和纯粹的目标,充分考虑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将是人口政策调整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4.
沈可  王丰  蔡泳 《国际经济评论》2012,(1):112-122,6
世界人口面临新的形势,人口增长掉头,且人口转变呈现多元化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各国生育率以不同的速度下滑。世界人口大势的转变引发各国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这不仅发生在生育率长期低迷的欧洲,也发生在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东亚和大洋洲。东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已转而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并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效果却差强人意。同样处于很低生育率水平的中国仍在努力维持当前的低生育水平,与他国的政策调整渐行渐远,这将对社会与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过65岁以上的人口数目在逐年的上升,我国已经开始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诸多问题。人口老龄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储蓄影响。本文主要通对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来阐述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各种影响,并为了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人口总量的变化和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的人口结构已进入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这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从而影响劳动力供应、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和消费领域等方面。近年来,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延长退休年龄、提高生育率、大力发展科技、提升人口素质以及制度创新等措施,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正面临人口红利减少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流动的中国     
与社会现代化转型一并出现的是人口流动,每年声势浩大的春运——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在路上——最能说明问题。未来对中国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死亡率和生育率,而是来自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原本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再加上计划生育的控制,使得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因此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甚至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的影响主要是会导致医疗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更加突出,出现更加突出的水平不公和代际不公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的影响,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实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确保逐步实现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史正 《科学决策》2011,(3):1-12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公开信指引下,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妇女终身生育率从6.2下降到1.8,少生了5.69亿人,减少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本文引用了人类发展指数和生育文化指数对各省、区、市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差别进行了解释;以印度1970年以来的总和生育率为参数,对没有生育政策的人口发展进行模拟,结果证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率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贡献率为62%,而计划生育的贡献率为38%。从1991年开始,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生育率还将继续下降,人口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时代赋予了计划生育新的任务,本世纪要把我国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丽雅 《北方经济》2011,(22):47-48
人口老龄化在日益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问题,老龄化人口的作为整个人口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发生的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描述了呼和浩特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呼和浩特市养老模式的选择与完善是现在全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