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范庆泉  张同斌 《技术经济》2014,33(10):83-91
将政府财政支出分解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建立了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私人消费之间、政府资本与私人资本之间的非线性替代关系函数。将政府公共生产性服务和公共消费性服务的双重角色加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不同经济结构下政府的双重角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弹性系数正在变小,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逐渐消失;在合理监管下,政府消费性支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财政消费性支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鹿庚 《发展研究》2010,(2):67-72
如何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能够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案:一是调整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公共消费的比重;二是调整公共投资中生产性资本支出与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重;三是调整公共消费中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的比例关系,加速提高政府社会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公共消费的区域结构,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3.
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的实际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过去的宏观经济实践显示出政府对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强烈偏好,在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本的生产性支出方面更是着意倾斜。本文将政府生产性支出纳入生产函数,构建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利用贝叶斯估计得到的公共资本产出份额大约为10%,同时表明政府支出确实会造成生产的外部性;(2)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是产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冲击能解释约23%的总产出波动;(3)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造成了短期"挤出"效应,长期"挤入"效应,另外该冲击有利于促进经济体系资本持续性积累。  相似文献   

4.
刘军  张三峰 《财经科学》2015,(12):58-67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不平衡现象,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产业聚集对区域公共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位熵与区域人均教育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呈U型关系;在处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后,产业聚集对区域公共福利指数存在非线性的影响,临界值在区位熵为1.23~4.56之间.这意味着初始阶段的产业聚集将对社会服务性公共福利产生“挤出效应”;而在超过临界值之后,政府将调整其公共支出结构,从偏向生产性投资转为偏向公共福利方面.因此,推进城镇化与产业聚集协同发展、引导产业适度转移、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公共福利的供给责任,是提升区域公共福利及其均等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等民生支出的经济事实,构建了包括财政支出结构和人力资本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考察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消费性政府支出在短期对居民消费和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政策效力不具持续性;投资性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且其政策效力取决于公共资本的生产性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在中长期不仅不会挤出私人支出,而且有利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应当将减少消费性政府支出、转变投资性政府支出的思路和方向、增加人力资本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以此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实际上是物质和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过程。本文采用26个省级面板的数据,探讨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正面影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负面影响,会扩大地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遏制作用。另外,从三重维度上衡量,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因此,改革政府支出结构,调节政府支出规模,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其次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展开测度,本文发现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在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其绝对水平相对偏低,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标准化回归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间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政府职能转型的视角,基于协整理论和VECM,运用中部六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部地区公共支出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三个维度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调整公共支出结构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长期内能够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中部地区短期内公共支出规模调整和结构转型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存在均衡关系,因此中部地区政府公共支出的规模调整和结构转型不是经济发展的短期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公私混合经济中,公共支出归宿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具体而言,生产性公共支出更多地归宿于资源禀赋丰裕的富裕人群;社会性支出基于群众呼声和政府社会公平目标而大多归宿于贫困群体;在政府追求高增长的前提下,富裕人口比贫困人口得到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如果政府考虑群体呼声和社会公平,则贫困人口得到公共支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社会经济财政制度特征,利用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表明,理论模型的三个命题在中国是成立的。建议建立完备的公共支出归宿机制,以均衡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其次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展开测度,本文发现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在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其绝对水平相对偏低,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标准化回归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间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能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本,改变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导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结构调整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分别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其影响。其中,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以劳动力、资本要素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流动为切入点,对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机理及其路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促进作用,且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大于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源于要素的不断积累和优化配置,而制度的持续调整与完善则强化了这一过程,同时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及政府角色的转换也有效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另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尽管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均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对加快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结合DEA-Malmquist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内地29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探讨科技资源配置规模、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TFP增长与科技资源要素投入存在复杂并发因果关系,单个科技资源要素不构成高技术产业高TFP的必要条件;存在两类提升高技术产业TFP的组态路径,即以计划配置、产品开发为核心条件的政府主导型条件组态和以市场配置、R&D人员投入为核心条件的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又包括“市场+研发改造型”“市场+开放合作型”“市场+产学研型”3种类型;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效率增长和TFP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但市场资源配置和R&D人员投入在提升高技术产业TFP路径中发挥普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财政预算的“公地悲剧”: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当代财经》2008,62(3):24-28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典理论忽视了对财政预算的公共资源属性及其对预算行为主体影响的研究。财政预算资金具有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在预算决策的政治过程中,会导致财政预算的“公地悲剧”。这是预算资金配置使用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规模恶性膨胀的经济性根源。财政预算过程的政治逻辑则规定了财政支出规模相对扩张的途径和限度约束。  相似文献   

15.
于长革 《经济经纬》2006,(1):123-126
建立合理的公共支出结构,首先必须搞清楚影响支出结构的关键因素,正确分析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公共支出结构作出正确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投入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2005—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RE)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类文化事业费支出对文化产业增加值都有显著影响,但贡献度差异很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投入的结构失衡,表现在总量结构不均衡、项目结构不均衡和区域、城乡结构不均衡三方面。要从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模式和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提高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投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we test to determine whether a re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ary components can enhance long-term GDP growth in a set of 15 EU countries. We apply panel data techniques to the period 1971–2006, and use three alternativ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a growth regression: economic growth,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Our results also identify the distortions induced by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private factors allocation. In particular, we detect a strong crowding-in effect associated to public investment, which has enhanced economic growth by boosting private investment. We also associate a dependence of productivity on public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经济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是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采用201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趋于减弱;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边际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东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如何有效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政策支持产业,是产业政策发挥成效的关键.现有相关研究未深入考察经济资源在扶持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配置的规律,而且没有综合探讨不同资金配置的关联.文章考察了市场力量与政府扶持两种机制如何引导产业政策下的资金配置.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债务融资和政府补助.其中,债务融资更多地流向了成长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政府补助使成长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和成熟行业中的大规模企业受益更多.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看重企业的增长机会,政府补助则会顾及当前成长性较弱而相对不受市场青睐的企业,对产业政策下的市场化资金配置起到了补充作用.文章的研究为如何协调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两种力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