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倪金节 《环球财经》2008,(7):122-123
在通胀阴影的笼罩下,全球金融市场在激荡和喧嚣中度过了一个月。 石油价格飞涨、欧洲通胀重上高位、特里谢和伯南克暗示将加息的言论,都加深了市场对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担忧。我们相信,尽管目前加息的时机还未完全成熟,但减息的空间已经暂时消失,全球加息周期来临可期。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23-24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或抽紧流动性弓I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或许远未结束,但对市场的影响和震动的程度,可能已趋于缓和。市场的这一轮调整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国经济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首先,全球这一轮加息,普遍比较温和。目前,各国的通胀并不严重,未来加息幅度有限。加息只是使全球经济增长降温,但不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因而,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出口的打击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3.
李赟 《新财经》2006,(6):62-63
在全球央行加息的浪潮下,中国的加息也如期而至,踏入加息通道之中。兹事体大,央行加息犹如石子入水,泛起的涟漪势必波及深远——宏观经济、产业行业、金融市场等无不处于冲击波之内。对此,中金公司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各有一番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香港《文汇报》8月22日]不久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0.27%。上个星期,又再宣布另一次加息,也是0.27%。一再的加息,吸引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注意力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通胀     
如果不出现金融动荡或是市场崩溃,欧洲央行看来必定会在7月3日加息25个基点。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两次的小幅加息是否足以遏制全球通胀的强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蔡恩泽 《产权导刊》2015,(11):10-11
美联储加息预期牵动全球神经,在人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9月17日美联储加息的棒槌敲响之时,戏剧性的结果发生了,美联储宣布,考虑到全球经济疲弱以及美国持续的低通胀,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暂不加息。这让在焦急等待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世界又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7.
全球流动的资金已于去年年中,按序流向亚洲。一个月之间,英国加息两次及澳新连续加息,可见这些国家已不再需要刺激经济,即使美国及中国仍未加息,但相信政府需要刺激经济的政策已慢慢减弱,相当多的资金便转移至落后的地区、股份、行业以及币值上。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4,(12):18-18
从中国小幅加息对世界市场造成的波动来看,中国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加息只是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的一种,也许它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实际上显示出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瞩目,也体现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关注     
焦点Focus中国要不要加息 美联储在6月底启动加息计划,首次加息25个基点。因此全球的金融家们都在仔细观察,各国央行也在考虑采取适宜的货币政策。此时此刻,中国是紧盯美元即时跟风?还是保持适时而动?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上看,中国人民银行(PBoC)8月19日最新一次上调利率的意外举措,似乎只不过是另一个例子,说明了全球央行是如何通过收紧信贷环境来消除通胀威胁的。然而,无论是对于中国大陆的国内投资者,还是对于希望介入中国日益壮大的股票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此次加息及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的影响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12.
美联储在巧妙加息的同时,还通过增加基础货币量等手段遏制过量的游资。这一做法对全球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27-28
【英国《金融时报》6月9日】全球市场8日大幅下挫。由于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世界各地的央行纷纷加息。  相似文献   

14.
黄耀 《新财经》2004,(8):18-18
亚洲股票市场迎面吹来两股逆风:首先,全球经济正从同步复苏转向同步紧缩。此外,中国正在冷却过热的投资。全球性紧缩政策对市场影响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我们认为,无论美国领先指标是在加息的初期、还是在大幅加息之后见顶,该指标见顶的时机对股票市场的前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下全球通胀形势颇为严峻,各国纷纷开始步入加息周期,而美国的第二次量化宽松也即将宣告结束,对QE2之后的政策走向,是加息,还是要继续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美联储内部也都在争论不息。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与主流观点完全相悖的角度,来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在长期与短期的不同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套全新的货币政策与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覃怡敏整理 《新财经》2010,(12):101-103
第四季度,央行出乎外界意料地加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加息反映的是非常复杂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环境。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国际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时中国的一种搏击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赞同的。货币战争的说法最近才甚嚣尘上,而我说第四季度要加一次息的观点,是在年初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谢国忠 《新财经》2004,(7):12-13
市场低估了美联储即将到来的加息将产生的影响.随着美联储政策的调整,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个泡沫破灭期.持续时间不会很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1-31
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加息与取消利息税是完全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99-101
其实不仅是国内,通胀的气息早已布满全球。新兴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首度加息就是为抑制通胀苗头而来,通胀输出国美国,目前其国内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0.
3月2日,欧洲央行再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2.50%;3月7日,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五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3.75%;3月28日美联储再次加息至4.75%。近日,日本财长透露了日本将要升息的信号。如果日本央行在今年底加息,这将是2000年来全球三大经济体央行首次同时紧缩银根。目前G7集团之中,只有英国处在减息通道之中。由此引发的一个疑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