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联盟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Strategy Alliance)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联盟数量更是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但是,伴随着联盟数量的增长,联盟的失败率也是很惊人的。斯皮克曼等(1996)估计战略联盟失败率为60%。威德曼(1998)甚至给出了70%的更高数据。美国安德森咨询公司也曾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结论,66%的联盟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战略联盟会出现如此高的失败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知识管理,尤其是从知识转移的角度来研究战略联盟及其成败的原因。最近的调查显示,71.43%的联盟企业表示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资金,而是获取先进技术信息、共享知识资源。而知识共享的程度又取决于联盟成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如果联盟成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足,必将影响联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转移,进而导致联盟的失败。所以,研究战略联盟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吸收联盟外的知识,也可以吸收联盟内的知识,本文只研究联盟内知识的吸收。一、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与内涵(一)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Cohen&Levinthal(1990)在他们发表于美国《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2.
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组织间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原因有许多种,其中通过组织间学习.获取联盟伙伴的管理经验与技术知识是一个重要动机。组织间学习是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整个组织层在与其他组织的比较过程中,获得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组织间学习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成功的向市场经济转型后,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的涌现,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合作形式.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家已经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与中国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中国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专家一直从事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利用已在国内形成的资产优势.获取超额利润。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及技术进步加快.特别是知识资产作用凸现.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布局价值链.寻求各种资产尤其是知识资产。最近几年.上海企业也开始仿效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行为.进入知识资产密集的国家寻求各种知识资产。通过对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上海华谊、上工申贝等八家大型企业海外知识资产寻求现象与行为的考察.探讨上海企业海外知识资产寻求成效.  相似文献   

5.
国际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获取知识、增强实力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国际联盟伙伴的选择事关联盟稳定与成败,因此文章在分析海外企业建立跨国联盟动机的基础上,从中国本土企业角度研究“潜在的海外企业为什么会选择我?”文章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中国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和本土知识对海外企业选择国际联盟伙伴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拥有本土知识的重要性程度和嵌入的网络位置(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是两个吸引海外企业选择联盟伙伴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影响其拥有的本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人概念,对于同质竞争企业之间建立知识共享联盟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同质竞争企业依据企业的技术能力、知识能力的强弱和资金实力三个方面将企业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竞争企业知识联盟间知识共享进行了收益与成本分析,得到了同质竞争企业知识联盟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条件,并对处于联盟中不同地位的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知识联盟与企业知识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联盟是现代企业战略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在组建知识联盟的过程中,可促使企业之间隐含性知识的转移,并且还能学习和创造新的交叉知识。企业隐含性知识能否在知识联盟的过程中实行有效转移,组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战略联盟是我国企业获取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企业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文章探讨企业如何在联盟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吸收三个环节,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联盟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翔 《价值工程》2004,23(3):42-45
企业知识联盟的脆弱及非持续性一直是企业建设知识联盟实践时常遇到的问题。本文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竞争合作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参与方如何建设持续、长久的合作型企业知识联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