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潘楚楚  吴骏 《商业科技》2014,(19):92-9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大城市以外地区的财富增加,奢侈品已不单单聚焦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势头猛、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二三线城市俨然成为奢侈品营销的又一新兴市场。由此许多商家瞄准这一市场展开积极营销,“全球奢侈品看中国,而在中国的奢侈品则要看二三线城市”这一预测已经成为现实。本文在分析我国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基础上,得出与一线城市消费者的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在二三线城市的营销策略,运用市场营销的“4P”组合定理,实现营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到二三线市场去!这是汽车企业共同吹响的号角。 但作为新主场的二三线市场并不同于一线市场,尽管操作这个市场与运作一线市场有共同性,但其差异性更大,因此原来在一线市场运用娴熟的战略和策略并不完全适用于新主场。转战新主场,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向纵深变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一线中心城市品牌普遍趋于饱和,传统边缘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市场正成为许多品牌产品市场增长的主力。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品牌在一线市场的销售更是出现下滑现象,为了应对危机,很多品牌厂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二三线市场,而一些民族企业则开始将眼光投向三四线市场。  相似文献   

4.
一线城市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后,在稳定房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一线城市限购令挤出效应的发力,二三线甚至一些四线城市房价领涨全国的势头也引起高度关注。"限购令"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的信号也越发明显。调控政策本来是为了遏制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没想到上涨速度却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这真应了那句"摁下葫芦起来瓢"的谚语。一线城市房价欲降未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迹象却已经很明显。二三线城市也要遭遇一线城市的限购大棒?曾经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又当如何调整战略和转型?难道将永无休止的从一线城市转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究竟谁又会是下一批被限城市?……  相似文献   

5.
饶盼盼 《商场现代化》2012,(26):104-105
2010年,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于家庭购房套数的限制性条款,随后多地纷纷响应,"限购令"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铺开。一方面,二三线城市"限购令"的出台缓和了因过多外部投资涌入而明显升温的本地房地产市场,有效遏制了二三线城市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这种行政手段可能对二三房地产房地产平稳发展带来的潜在隐患。二三线城市要利用好"限购令"政策带来的机会窗口,重新审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策略,切实保障和推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转。  相似文献   

6.
国内一线城市电脑的占有率已经趋近饱和,但二三线城市普通消费者觉得电脑的价格还是偏高,这就在渠道和价格上提出了一个挑战,二三线城市成为一个一定要攻下的堡垒,但是同时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看来神舟的确是找准了市场并做了完美的传播策略,在价格成为IT行业的主要竞争压力时,降价似乎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都是企业、广告公司和媒体关注的对象,但是,随着这些市场的成熟、竞争的激烈和一些产品消费的逐步饱和,一线城市增长乏力,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地级市等二三线区域成为了下一个增长的市场。而无论是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是一种把蛋糕做大的商业视角,市场向二三线转移都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之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一线市场已经成熟,消费者更加理性,终端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大品牌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了二三线城市的潜在消费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开始关注二三线城市消费市场,关于二三线  相似文献   

9.
贾昌荣 《糖烟酒周刊》2005,(32):B0008-B0009
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随着一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投入费用日益攀升,很多企业开始渠道下沉,把目光聚焦在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市场与一线市场存在许多区别,也带来了运作上的不同:经销商的开发不能全部沿用一线市场的方式,如何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选择经销商呢?二三线市场目标客户的品牌观念相对较弱,在品牌塑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另外,二三线市场的渠道运作、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等都是企业拓市时重点关注的问题。上述难题困扰诸多企业,月度话题栏目组特意邀请多位实战专家来逐一破解。本期安排的是9月话题之一,重点论述如何在二三线市场选择经销商。  相似文献   

10.
张文 《商业科技》2014,(21):78-79
红酒在中国呈高速发展趋势,销售的重点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在二三线城市红酒营销相对比较薄弱。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红酒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通过对二三线城市市场调查与研究,展开适合于其的营销策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整体红酒市场的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5线城市     
《中国海关》2012,(5):77-77
概念解读 "1.5线城市"是指介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经济发展迅速且市场发育成熟、与一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差距不断缩小又较其他二三线城市更具发展优势的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12.
高境 《光彩》2011,(12):38-39
生长于二三线城市的第二梯队运动品牌,怎样冲进一线城市和国际市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拥有7000多个销售网点——绝大多数位于国内二三线城市,每天卖出无数价格多在两三百元间的各种运动服饰,营业额连续两年超过30亿元。与其他晋江鞋企一样,从成立以来,匹克定位在高起高打的品牌战略。广告方面,在央视、湖南卫视频频露面;代言方面,跟NBA展开全面合作;而在营销战略方面,匹克则不与阿迪、耐克在一线城市正面对抗,而是迂回前进,先从二三线城市切入,然后逐渐向一线城  相似文献   

13.
苏丹 《广告大观》2009,(12):96-98
当你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进入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中去,会发生什么?城市的道路变窄了吗?店铺的数量变少了吗?商业活动不及大城市那么繁荣了吗?还是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中国的二三线市场,你可能会觉得迷惑,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2年关掉上海淮海路旗舰店后,美特斯邦威开始收缩一线城市市场,重心偏向二三线城市,积极谋求转型。据美邦董事长周成建介绍,未来美邦将加大在二三线城市的渗透力度,仅在重庆、四川、新疆等地,今年就计划开设30-50家O2O全品牌体验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二三线市场的地方品牌要升级,而国际4A要下沉拓展新的服务面,于是,它们的相遇与碰撞成为必然。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品牌也遇到了瓶颈,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时4A公司也希望能开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却很漫长。"沿着高速公路,从上海开车到苏州用了45分钟,但是4A公司进入苏州却用了20年。4A公司1992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当地与二三级市场的品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四线城市泡沫涌动、危机四伏景象渐显,一直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宝龙地产,开始被迫"回归北上广",重新图谋在一线城市寻得更安全的增长发展。似乎是一个轮回,短短两年间,从2011年开始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热就降至冰点,众多开发商在一轮小城市跑马圈地、大干快上风潮之后,又纷纷转回一线城市,留下的众多住宅大盘中  相似文献   

17.
《成功营销》2008,(2):31-31
前瞻观点:2008年以下几个领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第一就是电器,大家的生活好了,因此会需要更多的电器,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第二是比较昂贵的保养品会增加,在超市,卖场出售的保养品也会增加,因为人们更重视对自我的保养;第三是房地产市场会继续繁荣,这在二三线城市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另外就是汽车。我最看好的是电器和汽车,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所以这两个方面一定有很好的发展。 2007年影响力:阳狮集团是全球第四大广告集团,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媒体咨询与购买集团。阳狮2007年收购中国最大独立互动营销公司Communication Central Group(简称CCG),以拓展在这一领域的业务,声明称此令阳狮成为“数字和互动传播方面的区域领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中期阶段,一线城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并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而二三线城市城市化率仍然不高.鉴于城市化与房地产的互动关系,二三线城市房地产蕴含着巨大机遇.因此,寻求不同于一线城市的独特开发模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此,文章研究得出了房地产企业二三线城市开发的四种模式:"城市综合体"模式、"城市发展运营商"模式、"城投"模式和"城中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威 《糖烟酒周刊》2005,(33):B0012-B0012
在二三线市场开发过程中,企业要想更好地操作当地市场,就必须不断地提供各种形式的营销服务,加深消费者及经销商的品牌意识,才能在二三线市场有的放矢,取得市场的主动权,使销售量、占有率以及产品品牌力同步得到提升。因此,企业要做好品牌定位工作,然后利用二三线市场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策略,灵活而巧妙地成为当地“一线”品牌。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商业时代》2012,(28):26-27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已成为众多开发商青睐的商业地产模式,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迅猛,二三线和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将建造城市综合体当作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住宅地产被限的大背景下,作为商业地产主流的城市综合体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崛起的中小城市,不能照搬大城市的模式,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