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信用评分模型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信用卡的生命周期管理,信用卡业务具备发展和应用信用评分模型的两个特征:一是数据量庞大,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反映消费信用特征和表现的信息.这使发展信用评分成为可能,二是业务量庞大,众多银行发行几百万,几千万张信用卡,但每张信用卡的贷款量较小,这使应用信用评分模型进行批量化、自动化管埋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大量POS商户,以收取一定比例手续费的方式与银行信用卡持有人进行虚假消费,为持卡人套取现金,造成信用卡非法套现行为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大幅度增加。套取的银行资金在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可能造成由信用卡套现行为引发的群发性不良资产,给发卡银行造成损失。这一现象暴露出商业银行在POS商户管理和信用卡信用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建 《中国信用卡》2006,(7X):51-53
信用卡区别于其他银行产品的根本特征和核心价值是其小额循环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作为复合型的金融产品,是应用于日常消费的个人无担保和无抵押循环信贷产品。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信用卡贷款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和非计划性特征,银行根据持卡人的收入和信用状况为其核定信用额度,只有在客户持卡消费时贷款才实际发生。国际上,信用卡业务的收入构成也表明,循环信用消费带来的利息收入和预借现金收入,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用卡》2008,(14):74-75
近期,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为此,银监会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有关金融机构重视和防范信用卡套现活跃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每逢节假日,发卡银行往往会主动给持卡人按一定比例临时调高信用额度(不包含经客户申请后调整信用额度),以备持卡人节假日便利消费之需。临时调高信用额度,一般只针对部分信用良好、近期频繁使用信用卡的优质客户。作为一项“贴心”服务,银行将之视为“为优质客户提供的福利”,并不是每个持卡人均可“享受”。然而,从媒体反映的情况看,持卡人并不领情,临时调高信用额度招致抱怨声一片。  相似文献   

6.
“奖我一张信用卡吧。”这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访问研究员”纳什在听到获奖的消息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我希望诺贝尔奖可以提高我的信用值,因为我太需要一张信用卡了。”纳什曾经被严重的精神病折磨了30年,获奖的时候已经大大好转。在美国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一个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一个偿还能力被质疑的人,一个行为能力不健全的人,尽管发行的信用卡是满天飞,但谁也不会把信用卡发给他。  相似文献   

7.
每逢节假日,发卡银行往往会主动给持卡人按一定比例临时调高信用额度(不包含经客户申请后调整信用额度),以备持卡人节假日便利消费之需.临时调高信用额度,一般只针对部分信用良好、近期频繁使用信用卡的优质客户.作为一项"贴心"服务,银行将之视为"为优质客户提供的福利",并不是每个持卡人均可"享受".然而,从媒体反映的情况看,持卡人并不领情,临时调高信用额度招致抱怨声一片.  相似文献   

8.
91.信用卡中"信用"二字有什么含义?要正确使用信用卡,必须弄清信用卡的基本性质。首先信用卡不是持卡人的私有物,而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两期动态模型,将信用限额引入对信用卡均衡的分析中,研究了信用卡均衡存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信用限额的合理设定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信用限额需要根据持卡消费者的不同收入区间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最优信用限额具有动态上升的态势,同时还与具体市场环境下卡组织的风险偏好有关.而信用限额的提高会导致商户扣率的下降,同时还会导致违约风险的增大.文章最后考虑了信用违约,分析表明即使存在违约,从长期来看卡组织降低信贷准入门槛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区别于其他银行产品的根本特征和核心价值是其小额循环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作为复合型的金融产品.是应用于日常消费的个人无担保和无抵押循环信贷产品。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信用卡贷款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和非计划性特征.银行根据持卡人的收入和信用状况为其核定信用额度.只有在客户持卡消费时贷款才实际发生.国际上.信用卡业务的收入构成也表明,循环信用消费带来的利息收入和预借现金收入.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信用额度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的最高金额。目前国内银行信用卡的最高信用额度是5万元。免息还款期从银行对你的每月的信用卡交易进行结算的日期(即“对账日期”,银行同时会在该日向你寄发对账单),至你的信用卡的到期还款日之间的期限为免息还款期。在此期间,你只要全部还清对账单上所欠的金额,就不用向银行支付任何利息。循环信用利率选择了使用循环信用,就不再享有免息还款期的优惠。循环信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按日计息的小额贷款。循环信用的利息以每笔消费金额为本金,自该笔交易记账日起至到期还款日止为计息天数,日利率为万分之五,按月计收…  相似文献   

12.
从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看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或专营公司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持卡人可凭卡在特约商户购物消费,或在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凭证。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包括消费信贷、消费结算、存取现金和银行转账等。由于信用卡实行存款不计利息、贷款享受一定免息期的政策,因此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消费信贷,这种消费信贷实际上是一种循环信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旅游信用消费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信用消费对于扩大国内旅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营销工作、拓展信用卡业务、转变消费观念、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旅游信用消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公众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逐步增强,从贷款申请、信用卡及公务卡的办理到人员录用、干部提拨,个人信用状况均成为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一个非恶意形成的不良信用记录,有可能会引发征信异议和纠纷,损害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准确甄别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并合理处置,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银行业机构推销信用卡的力度不断加大,居民个人持有信用卡数量逐年增加,在方便支付和消费的同时,因各种原因引发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大幅增长。据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末,保定市因信用卡引发的不良信用记录累计分别为0.61万、0.98万、1.53万、2.21万和2.92万起,期均增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审核信用卡申请人材料时,可要求申请人提供一定担保例如,《招商银行信用卡章程》第10条规定,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及质押。担保应另行签订相应的担保合同。担保范围为持卡人在其信用卡项下发生的全部债务(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额度内透支及超信用额度透支的利息、超限费、滞纳金及追索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用卡》2006,(1X):50-52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例如,由于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银行业开始重视数据挖掘、明确客户定位,遵循“将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推介给合适的客户”的经营理念。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银行业依靠信贷人员的经验进行审批贷款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纷纷建立以数据挖掘和数理统计分析为基础的业务系统,以信用评分卡为主导的信用管理模式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评分模型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评分模型是欧美消费信贷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是银行、信用卡公司、汽车贷款公司、住房贷款公司、个人贷款公司、电信公司、公共事业公司、保险公司等涉及消费信用的企业实体最重要的核心管理技术之一。信用评分模型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消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用卡需求,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多种人性化服务,主动为信用状况良好的持卡人调高信用额度就是其中之一。银行主动调整持卡人信用额度为持卡人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银行主动调整持卡人信用额度的法律风险,探讨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迅猛,发卡银行达数十家。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市场累计发卡量已达1.75亿张。大多数银行在吸纳新客户时,往往忽略了信用额度对发卡行风险和利润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信用额度如何影响风险和利润,并介绍几种较科学的授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