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欣 《海南金融》2010,(11):50-52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力,美国在检讨现行监管体制同时,于2008年3月末出台《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计划通过三个阶段的变革最终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本文先分析危机的传导机制,并从中揭示其中金融监管的弊端与漏洞,然后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应当转向的新理念,重点阐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二者的平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从中获得的启示,我国应当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建立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同时进一步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促进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业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牵头人、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培养复合型监管人才等几点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民银行金融法律监督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  冼宇航  李万业 《海南金融》2009,(11):46-48,60
我国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加重了由于监管俘获或监管宽容引起的诸多监管失灵的问题,根据我国行政体制的状况和金融业发展的特点,赋予人民银行金融法律监督权,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再监督,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一种合理和有效率的方案。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应赋予人民银行金融法律监督权的根据,最后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世界金融监管体制模式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和金融统一监管体制两种主流模式。我国金融监管与世界金融监管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如何选择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海金融》2005,(8):3-5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这种多头监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系统风险,但浪费了监管资源,造成一些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的监管“真空”。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借鉴美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经验,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应以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为最佳选择。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潜在的混业经营,这一矛盾导致当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本文就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的对策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经过改革,增强了其金融监管主体的独立性,使得金融监管重点由事前监管转变为事后监管,金融监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投资者利益得到了充分保护。金融监管改革还提升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增强了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着职能监管的有效性不足、监管协调工作缺乏制度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薄弱、不良债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和借鉴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在开放条件下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关键在于现行监管体制滞后于国际发展和实践需要,不能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要求。应逐步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作为整个金融业的最高监管机构。同时应转变金融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自力 《金融研究》2000,(12):79-85
本文在考察国外金融监管体制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监管模式与体制柜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现状的详细分析,认识到我国目前金融监管方面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对监管模式和监管体制等重新做了深入的探讨;最后通过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对中国金融监管做出创新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实施金融监管责任制两年来,实现了贯彻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与完善监管体制、规范监管关系、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质量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全辖监管工作的深化。同时,金融监管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再加上金融监管责任制实行时间短等,这些都使得金融监管责任制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的方向,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地方金融组织步入"强监管"时代.在当前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任务吃重和风险处置压力加大背景下,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快顶层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法治建设,依法依规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分工,在行政权力清单框架下,强化地方金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实施金融监管责任制两年来,实现了贯彻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与完善监管体制、规范监管关系、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质量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全辖监管工作的深化.同时,金融监管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再加上金融监管责任制实行时间短等,这些都使得金融监管责任制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当局基于金融规则对金融活动进行的监督管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典型的多边分业型监管体制。而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金融混业经营以及混业经营的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已大量存在。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法律安排已严重滞后于金融实践。顺应世界范围的金融混业经营大势,并尊重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实践,迫切需要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立法经验,逐步改革和创新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法律安排,最终实现由“多元监管体制”向“一元监管体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等国陆续出台了一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措施。如何正确解读和借鉴相关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美欧的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是亦步亦趋还是有选择地借鉴?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在于机构变更还是专业化与能力建设等深层次改革?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川 《时代金融》2013,(24):16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更加显示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新形势下我们应正确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研究金融的新发展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监管体制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我国的监管体制,正确面对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金融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分业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监管重叠和监管缺位同时存在;监管机构膨胀加剧且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较差;金融业务各部门发展失衡;金融风险隐患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尽早建立一种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浦强 《财政监督》2005,(11):35-36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的形成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呈现的是一级多元式和集中单一式相结合的体制特征。证监会、保监会及银监会的成立,明确了我国目前是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这种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就目前的金融业经营格局来说,确实为解决金融秩序混乱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对日本经验的借鉴,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与日本比较类似,比如都存在着通货紧缩、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金融监管滞后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改革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监管的独立性.日本从1996年开始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参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最近也做出了改革银行监管体制的决定,即将银行监管的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对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和信用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因此,本文主要从介绍近几年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情况入手,对有关经验加以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事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