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征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际征信业经验对于构建我国征信制度是有益的。本文从征信制度国际比较的角度,研究分析国际上征信法律体系特征、征信行业组织模式及其监管,并结合我国人文、经济环境,从维护消费者的权利、允许私营征信机构发展、坚持中央银行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三方面,探讨建立我国征信制度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目前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信用缺失的瓶颈”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但我国目前发展个人征信业却受到信用法规不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未建立等因素的制约?个人征信业的发展必须从加速征信立法、建立管理机构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李蕾  王雪 《征信》2016,(8):34-38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征信具有的全新征信服务理念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征信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互联网征信面临的业务风险及其发展局限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注重完善互联网征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专业化数据公司,提高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征信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瓶颈的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突破口,我国必须加速征信立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运作机制并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
西方各国企业征信有中央信贷登记模式、银商联合模式和市场化商业模式三种企业征信制度。我国的征信制度建设比较适合采用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联合征信模式。我们应培育独立的征信机构,并建立征信数据分类有关技术的国家标准,积极扶持壮大民营征信机构,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对失信的披露和惩罚制度,加快有关企业征信立法。  相似文献   

6.
陈志 《征信》2017,35(1)
从征信制度的供给侧来看,我国形成了公共征信机构、社会化征信机构并存的局面,组成了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征信规章为体系的法律法规,构建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为监管者的监管体系.但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征信制度还不能适应大数据征信时代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而,我国应进一步优化公共、社会化征信机构,制定和完善征信法律法规,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融资约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拦路虎”,征信制度的完善为纾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目前,我国的征信制度以公立征信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私营征信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公立征信机构能否完全替代私营征信机构的作用?为什么中国私营征信机构发展缓慢?本文基于手工收集整理的世界银行征信数据,考察私营征信机构与公立征信机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差异及影响私营征信机构建立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私营征信机构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且此效应对于融资越困难的企业越显著,但公立征信机构并未发现类似效应。第二,经济体的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建立私营征信机构的可能性越高。第三,对于建立了公立征信机构的经济体,出现私营征信机构的可能性更低。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应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协调私营征信机构与公立征信机构的关系,促进私营征信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信用缺失问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尤以美国最为发达。文中在总结美国个人征信体系主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健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信用缺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征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征信法律制度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征信机构征信权和被征信人信用权之间的博弈,而这场博弈的均衡点在于对征信权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田旭胡俊 《征信》2023,(5):56-60
近年来,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非理性维权现象集中爆发、接入机构执行征信权益保护政策不一、新旧法规衔接中信用信息报送存在合规风险、“征信修复”骗局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征信权益保护纠纷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宣传解释不到位、征信权益保护政策缺乏统一标准及事后监管与征信业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三个方面。结合基层央行征信履职服务实际,建议进一步优化征信宣传、加强征信合规监管、完善征信业顶层法律设计,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