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电巨头抢滩网上商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理财》2007,(4):82-84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普及和销售渠道争夺的进一步加剧,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等纷纷铺设网上通道,互联网地盘正成为大型家电连锁商新一轮的征战拼杀战场。与此同时,许多家电生产厂家也开始“坠入网中”。知名家电品牌纷纷自建网上商城,与网络销售商的合作也全面铺开。ebay易趣与TCL、飞利浦等合作推出了品牌旗舰店,淘宝也进军家电网上销售业务,踌躇满志的马云还喊出了“挑战国美”的口号。毋庸置疑,家电连锁店争夺互联网地盘或者电子商务网站联姻家电制造商,将带来一场革命,极有可能打乱并重构现有的家电销售市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两年国内家电连锁行业的激进疾行,扩张和兼并先后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先有2005年的急速扩张,苏宁新增的连锁卖场数达170家,较2004年增幅达到88.08%;国美新增的连锁卖场数达199家,较2004年的增幅为87.67%;永乐新增的连锁卖场数相对较少,为89家,但较2004年的增幅仍高达80.91%。在一线城市横向扩张的同时,家电连锁业对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争夺也进入了空前激烈的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20世纪80年代是质量为王;20世纪90年代是服务为王;到了21世纪,则是流通的世纪,流通为王。可是,真正到了国美、大中、苏宁等家电连锁销售巨头出现的时候,却是销售商骑在制造商脖子上,而销售商之间也是恶战不止……“我们现在是敢怒不敢言,就盼着国外大型连锁企业赶快进军中国,通过他们规范的运作,净化一下市场环境”,一位家电连锁卖场的供货商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王孟龙 《理财》2008,(7):73-74
国美和苏宁无疑是当今最成功的连锁商业模式。事实上,当国美、苏宁登上家电零售行业的大佬位置的时候,家电行业供零矛盾也愈发尖锐而不可协调。昔日辉煌的制造商不仅仅要面对行业日益下滑的利润危机,而且要遭  相似文献   

5.
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巨头占据优势地位相比,家电连锁业一直是本土企业的天下,在经过一番大浪淘沙之后,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的局势。然而,2006年5月,国际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BestBuy)牵手五星电器,借此全面挺进中国大陆市场,立即引起一番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6.
胡旭 《理财》2006,(10):39-41
联想到今年上半年的家电连锁并购潮,2006年对中国的家电连锁业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国美对永乐的收购,看似为家电连锁大战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贺先生在永乐工作已经一年了,当初他被总部派到南京新街口时,他对公司的前景很乐观。而今年7月25日,贺先生的老板变成了黄光裕,曾经的对头——国美的掌门人,昔日的老板陈晓则变成了CEO。这是贺先生没有想到的。“巨无霸”摇身出世7月25日晚,北京。国美、永乐联合发布会。402006·10遍认为,虽然双方以对抗外资家电连锁为旗号,但在事实上,却将首先冲击第二大家电连锁苏宁。大戏开演之后,苏…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家电制造业呈现销售费用率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和流动资产周转加快的迹象,表明流通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策 《中国外资》2011,(4):119-119
<正>随着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使人们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商品的便利,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赢利手段。在大城市认可家电网购的消费者已逾九成,而网上购物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等的交易量还相对较小。因此,与超市、百货相比家电连锁业态受到的冲击更明显,这对长期盘踞大中城市的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巨头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那就是以淘宝电器城、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模式。市场争夺战将像国美、苏宁当年从传统百货商场抢夺商机一般,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9.
王新业 《理财》2008,(4):39-40
惊诧,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就在国美、苏宁、大中三巨头时而"把酒言欢"、时而"横眉冷对"的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诸侯列强,再也按捺不住他们的"驿动之心"了,扩张、圈地、连锁各种招数亮相沙场,一副"横刀立马、唯我独尊"的架势。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家电连锁的三国演义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语在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发展中,国美、苏宁在2004年至2007年间迅速崛起,并逐渐形成两大巨头对立的局面。它们能迅速扩张的原因在于它们在资本运作时采用的以占用供应商资金为特征的"类金融模式"~([1])和以"吃"供货商为特征的"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2])。近年来,家电零售市场收缩,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1.
徐汝腾 《理财》2007,(10):80-81
一年前,美的专卖店的开张轰轰烈烈,大张旗鼓。而今天,它却日渐偃旗息鼓——美的专卖店何以"年年岁岁招不同"?叫停目前,正当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大卖场掀起新一轮扩张热潮,国内不  相似文献   

12.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香港电影《无间道》中的这句台词在现实中被人们一次次引用。这一次轮到了黄光裕。 这位国内最大家电连锁卖场国美电器的掌门人、多次名列“胡润财富榜”第一的大陆首富曾是无数白手起家者心中的偶像。如今,偶像已碎。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理财》2008,(3):18-20
苏宁伺机反扑2007年12月29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称,已与现有全部19家特许加盟企业终止加盟合作,并将斥资近3亿元,将该19家特许加盟企业涉及的120家加盟连锁店全部"收编"为直营店。国美电器"闪电"收购大中后,苏宁电器也上演了一场快速收编加盟店的大戏。虽然这次收编早在苏宁的计划之中,但此时出手,显然与前不久国美并购大中一案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0年,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员工15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2011年(第八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显示,苏宁电器品牌价值由去年的508.31亿元上升至728.16亿元,继续蝉联中国商业零售第一。苏宁电器是农业银行AAA级优质客户,近几年来,通过开展高层营销,以投行业务为突破,成功实现了与苏宁电器银企合作的全面升级。苏宁电器在董事长张近东的带领下,从1990年以10万元自有资金专营空调起家,成长为中国零售企业第一。日前,我们就苏宁电器的成长经历、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实地走访了苏宁电器。  相似文献   

15.
胡旭 《理财》2006,(5):42-42,45
2月5日,苏宁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苏宁电器连锁总裁孙为民宣称,园区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作为苏宁电器在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基地。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苏宁此举是进军家电制造业的开始。此时,苏宁蜚声大作,意欲何为?是其所宣称的“用于物流、配套,给连锁业以强大的后台支持”,抑或是掩人耳目创建自有品牌,还是旨在增强与厂商博弈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其中主导的两种模式为物流配送完全外包与完全自营。物流是连锁企业的四大终端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服务质量赢得顾客满意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价格战的硝烟过后,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关注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壁垒,更加注意到了物流配送为其带来的利润与长期的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国美事件案例回顾2010年,爆发于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和董事局主席陈晓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彻底冲击了中国企业界的商业伦理与游戏规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美电器是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由黄光裕在1987年创办,1992年在香港上市。国美上市后,为避免股权稀释权力受到公众股东约束,黄光裕制造了史上权力最大的国美董事会,并担任国美董事局主席,通过控制董事会保持对国美的绝对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游晓 《时代金融》2013,(21):291
随着国美、苏宁等全国性的连锁商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诸如汇银电器、浙江百城集团、东南、绵阳家福来以及华中通信广场等全国60余家区域性连锁商也在不断寻求和拓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一些关于区域性连锁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14日上午,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通过微博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和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与中国联通签约的14家虚拟运营商重新增加了新的放号试点城市。据了解,苏宁互联、阿里、京东、国美等虚拟运营商企业新获得了数十个城市运营资格,开始大规模试商用。不过,大规模试商用背后也存在隐阮。在已经发放的号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用户投诉,主要是170号码不被银行识别,容易被号码软件拦截,网站注册收不到验证码,甚至有些用户使用座机无法拨打170号码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虚拟运营商品牌陆续发布,对试点城市也开始大规模放号,但现在有些盲目扩张,这容易导致用户服务难以保障,对自身品牌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