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张瑞敏总裁到当时号称世界冰箱质量第一的德国一家大公司去寻求技术.临到离开的前一天,正逢当地一个盛大的节日,陪同张瑞敏总裁的德国人指着腾空而起的焰火对他说:“这是从你们国家进口的.”好心的德国人没有伤害张瑞敏总裁的意思,而张瑞敏的心却因此而滴血——当我们国内的商场货架上正摆满越来越多的洋货时,在德国的超级市场却见不到一件“中国制造”的产品.他从此发誓,一定要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我们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所采取的是三个1/3的市场战略:有1/3的产品是内销;有1/3的产品是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的产品海外设厂,海外销售.我们采取了几个措施,一个就是在出口方面采取了先难后易的战略.所谓先难后易,就是先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然后再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比较成功的是冰箱进入德国市场,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是最难进的.  相似文献   

2.
“你还关心张瑞敏吗?”提出这个设问的,是我的一位在管理学院当教授的老朋友。日前.他转来一篇张瑞敏在首届“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稿,让我谈谈感想。十多年前,我们曾结伴去青岛海尔参观调研.那时,位于海尔路和308国道交界处附近的海尔工业园是中国制造业者的“学习圣地”,每天有数以百计的考察团来到这里.海尔规划了将近十条参观线路,分别有科技馆、样品大厅、海尔大学等等。在文化广场上.有韩美林设计的五龙塔.体现了张瑞敏在著名的《海尔是海》一文中描述的意境:“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  相似文献   

3.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时话摘录。  相似文献   

4.
海尔,中国企业中最早明确宣称将开始跨国化经营的制造型企业。1998年海尔销售规模达到《财富》500强最后一名的1/4,营业收入191亿元。海尔在全球128个国家注册商标556个,拥有上万个海外营销网点,8个海外信息中心,5个海外设计中心。海尔集团在出口方面:电冰箱──亚洲出口德国第一;洗衣机──中国出口日本第一;空调器──中国出口欧盟第一。目前,海尔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已经直接投资建厂。其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海尔美国生产中心,投资规模达3000万美元。199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张瑞敏说:“海尔开始跨国化运作,如果…  相似文献   

5.
三年来海尔依旧沿着张瑞敏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自 顾前行 2002年,当海尔处在舆论的各种质 疑和揣测中时,张瑞敏接受了《中国企 业家》的采访,张瑞敏解释说,“我现在 不太乐意说,是因为现在戏法还没有变 完,刚进行到一半,这时说有多大意 思?”在这次采访中张瑞敏对海尔的策 略有如下描述,“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 带领弱小的红军能打下中国,就是要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不按常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海尔获得“95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际,笔者采访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 没想到谈话一开始就切入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民族工业走向何方? 张瑞敏说他对此一直很困惑。此前他曾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到底国家要不要民族工业?如果不要,我趁着企业还年轻漂亮把她卖了算了。” “卖了”也许言重了,但合资的事实触目惊心:仅家电行业中,排名前50名的企业就有80%与外方合资,且63%由外方控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05,(10):i037-i042
那些指责张瑞敏“盗窃”资产的人有没有想过,没有张瑞敏,何来今日海尔庞大的资产?对于这么大的资产,如果张瑞敏有“盗窃”之心,海尔可能早已被淘洗一空了。对于张瑞敏这样的企业家,有什么理由不能在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他获得阳光下的产权和利润呢?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海尔 很久以前,《华尔街日报》上有一篇对海尔的长篇报道,在报道的结尾处,作者意味深长地写道:“海尔毕竟是小池塘中的大鱼”。看完后,张瑞敏对集团总裁杨绵绵说,“小池塘中的大鱼”用得太贴切了。彼时,海尔正处于张瑞敏为其制定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海尔要从国内市场的“池塘”走向全球市场这片汪洋大海。  相似文献   

9.
1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57岁2005年底,张瑞敏在北京宣布海尔启动全球化品牌的新战略,引发了人们对这艘中国旗舰企业的新关注。新战略旨在将海尔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复制,而其中的核心是“品牌”和“效率”。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设了15个制造基地,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的产能都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引导,很难充分发挥如此庞大规模的效应。虽然张瑞敏没有透露新品牌战略和“人单合一”效率模式的细节,但要完成这一在中国没有先例的使命,挑战巨大。当然,海尔也并非毫无胜算。首先,近年来海尔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能把企业带向全球化的中国总裁们, 可能从哪里产生呢?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情景:张瑞敏或李东生的继任者,可能会是来自海尔或TCL的海外分部的总经理? 在伊拉克战事牵动人心的当口,毕博公司董事长黄辉和我谈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难题,说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本著名大企业的领导人,大多是从其海外分部升上来的,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11.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听说四川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但排水口易堵,农民不愿用了,销售受阻。张瑞敏要求开发能洗地瓜的洗衣机,有的技术人员想不通,认为太“土”,也太不“合理”了!张瑞敏具有创新的理念,又有强烈的用户市场意识。他说,对用户的要求说不合理是不行的!开发出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就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能洗地瓜的洗衣机果然在农村大受欢迎。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计算机,这都非常重要;但张瑞敏认为创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张瑞敏指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产品小差别,市场大差异。还要重视“营销”,…  相似文献   

12.
海尔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中国造”是人们前几年最熟悉的广告词,而如今的海尔不但有中国造,而且有“美国造”、“意大利造”。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到602亿元人民币,海外营业额占到14%,其中海外机构实现营业额7.3亿美元,从中国直接出口创汇4.2亿美,一年的海外市场贡献率达到11.5亿美元。海尔的成功,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
“老三届”背景,15年不倒,世界上知名,几乎没有争议——张瑞敏的全部秘密在于:他是一个学通古今的思想者,一个儒教化了的企业家,一个有东方式修养的现代人。 张瑞敏小传 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届”,“顶班”父亲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临危受命,接手海尔,历15年,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每天在公司  相似文献   

14.
胡泳  张东亚 《中国企业家》2014,(Z1):126-127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对话摘录  相似文献   

15.
“老三届”背景,15年不倒,世界上知名,几乎没有争议——张瑞敏的全部秘密在于:他是一个学通古今的思想者,一个儒教化了的企业家,一个有东方式修养的现代人。 张瑞敏小传 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届”,“顶班”父亲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临危受命,接手海尔,历15年,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每天在公司工作12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公出常  相似文献   

16.
胡泳 《中外管理》2005,(11):24-25
从战略作用上看,“人单合一”是海尔为了成为真正的国际名牌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形成机理上看,“人单合一”是张瑞敏市场链思想的深化,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SBU”理念在广度和长度上的延伸。张瑞敏赋予了这简单四个字以一种相当高的地位:“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  相似文献   

17.
海尔打造的独门兵器—“市场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在世界著名学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简称IMD) 举行的IMD全球校友管理成果研讨发布会上,来自“东方瑞士”中国青岛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特邀嘉宾,以“海尔的市场链”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海尔建立市场链》不仅收入了该院的案例库,同时也进入了欧洲管理学院案例库。2001年4月22日,在上海会议中心举行的“面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家”大会上,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被授予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一时间,海尔的独门兵器─—“市场…  相似文献   

18.
市场国际化:给洋人颁发产品专营证书 有人说,海尔很多成功的谋略运用的都是逆向思维,的确如此。“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使海尔进军国际市场一开始便形成高屋建瓴之势。 “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再占领发展中国家”,海尔遵照这一原则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并创出了“高品质”的良好信誉。 2月18日,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爆出的最大新闻便是由海尔集体团总裁张瑞敏给欧洲十二位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从举锤砸烂劣质冰箱到迈开先难后易的国际化脚步,张瑞敏引领着海尔在“倒行逆施”中不断进行着破坏式创新;从锻造“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到建立网络化的组织构架,张瑞敏统领着海尔在持续颠覆传统中嫁接着可以祈盼的未来;从走向哈佛大学的演讲台到频繁现身于欧洲顶级商学院的论坛之上,张瑞敏携带着海尔向全球传播着脱胎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圣经.追踪张瑞敏的商业人生与职场脚印,人们不仅可以强烈感受到一个世界品牌打造者的非凡勇气,更能领悟到一位思想大师的超群睿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是美国政界对企业并购案的介入,今年恐怕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尽管中海油和海尔相继撤回了对美国优尼科公司和美秦公司的并购,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脚步不可能就此停歇。作为中国企业中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海尔集团,这一次的经历必将成为它们的宝贵财富。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从他的谈吐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海尔的国际化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