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债务的成因及化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荣  王珏 《经济论坛》2007,(7):123-124
据财政部科研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乡村债务总体规模大致在6000~10000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5%~10%,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为30%~50%。如农村税费改革启动最早的安徽省目前乡镇负债还有132亿元,镇均负债753万元,村级负债32万元。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而且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债务已成为乡村经济运行的沉重包袱,如果不尽快解决,必将对整个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涉及面越来越广,惠及人数越来越多,农村发展出现喜人的局面。但是,农村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问题已成为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障碍。分析乡村负债的成因,找出负债症结,探索化解债务和禁增新债有效途径,切实减轻乡村负担,促进农村走上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债务负担沉重,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但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人初步统计,仅全国乡镇一级负债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全国5万个乡镇平均负债400万元,74万个村委会负债少则5万元,多则50万元,全国负债的百万村、千万镇并不少见,且在有增无减。支付本、息的负担,成为这些地方的沉重包袱,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在乡村负债情况居全国  相似文献   

4.
试论标本兼治化解乡村债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雪 《经济师》2005,(4):258-258,295
乡村负债是我国农村多年积累的突出问题 ,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化解乡村债务应多管齐下。文章阐述了化解乡村债务的标本兼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俊国 《经济师》2009,(5):185-186
沉重的乡村债务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解乡村债务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认为,要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的关系:化解乡村债务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化解乡村债务与乡村社会稳定的关系;化解旧债与防止新债的关系;化解乡村债务与转变乡村组织职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婧  陈虎 《经济论坛》2003,(24):64-65
近年来,我国农村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债务(以下简称乡村负债)负担沉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对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的统计,1997年我国村级负债1978亿元,村均27万元,扣除债权,村级净负债1035亿元,村均净负债14万元。据对1997年全国81个乡抽样调查,乡均负债1098.6万元(含乡镇政府和乡集体经济组织),乡均净负债708.4万元。其中,乡政府直接负债364.6万元,净负债182.1万元,而负债的百万村、千万镇并不少见,且数量有增无减。目前,支付本息的负担成为这些地方的沉重包袱,不仅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影…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农民生活都发生了鄱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温饮问题已经解决,有些地方的农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农村还比较落后,发展还极不平衡。就目前形势看,农村稳定仍有几大制约因素,即三大问题,一大趋势。三大问题,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关系不稳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大趋势,就是入世后农业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后,如何引导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减少农民过重的负担,已经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切实把事情解决好。 一、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减少的成因 (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里,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国家改革措施相对其他经济领域较少,尤其是对农民收入这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在强调农业地位重要多,政策保护农民增加收入少,强调粮食生产多,引导农民积极从事多种经营少。尤其是在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和农资价格政策上,没有很好地保护农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体上看,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在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亿多农民生活在乡村,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村委会是服务于农民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扶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法进行经济活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工作任务,是党和基层农民连接的纽带,在乡村建设,发展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优化村干部队伍,实行村委会集体领导,廉洁自律,诚恳接受民主监督三个方面讨论了村委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凌  赵霞 《经济论坛》1996,(24):35-35
怎样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赵凌赵霞一、国有企业负债状况十分严重一是企业债务总量大,负债水平刚性上升。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约为30000亿元,其中非金融负债额为18800多亿元;国有企业负债水平直线上升,到1995年负债率高达85.7%。二是企业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12.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活的基地,也是人们食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国家经济存在的基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成因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50个乡镇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税费改革后中国乡镇债务的规模、借贷来源和具体成因等现状特征。研究表明,乡镇负债普遍存在且债务沉重,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乡镇债务形成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并给出了乡镇债务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原本生态良好的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一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后,国家相继在资金、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农村环保工作正迎来重要时期。笔者以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注重以下原则和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治理视角的乡村债务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危机的实质是乡村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从乡村治理视角来分析乡村债务的成因,才能从根源上找到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本文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从乡村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乡村的职能定位和干部考核制度、乡村财政体制等方面来探讨我国乡村债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在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目前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每天生活在城市人们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更加渴望,在这种大环境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下,乡村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起来。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文中从乡村旅游对济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快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镇财政负债是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稳定。本文就经济发达地区乡镇财政负债问题的成因以及时策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慧利 《经济论坛》2000,(20):15-16
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比率高,经济效益差,有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甚至丧失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有数据表明,全国30多万户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72873亿元,负债总额为517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若以所有者权益冲抵挂账损失,则资产负债率实际高达83.3%。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东南亚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大多在40%以下。按6%的资产利润率和12%的平均利息率计算,我国国有企业只有达到50%的资产负债率才不会亏损,何况现时2/3的国…  相似文献   

19.
多年累积的乡村债务本质上是我国各项涉农政策的制度成本的长期沉淀。在化解乡村债务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各种既定制度分解债务的历史责任,又要适时推行农村核心制度的改革,避免步入农村改革的制度供给陷阱。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1995年,江苏省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769亿元,负债总额431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3.8%,其中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由于企业过度负债,严重地削弱企业自我生存、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影响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一直为企业界和社会各方所关注,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债务问题、亏损问题和社会负担问题,已成为企业改革过程的三大“拦路虎”。因此,研究分析债务负担过重产生的具体原因,寻找降低债务负担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