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 31 个省份 2001~2017 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在理论分析老龄化影响制造业转型的基础上,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可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影响机制为通过增加老年人医疗消费、 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制造业转型, 但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数量减少, 并加剧了政府的养老负担, 阻碍了制造业转型。 此外,劳动力供给、 城市化率对制造业转型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转型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先进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了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大于西部。以此为基础,基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了先进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R&D经费投入、宏观经济形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及科技劳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以"市场促创新"的假说整体上是成立的。本土市场规模每增加1%,将会促进生产率指数增长0.021%、效率改进指数增长0.023%、技术进步指数增长0.018%。分行业研究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土市场规模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而对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则并不敏感。从作用机制来看,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人力资本等途径传递;对效率改进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度等途径传递。在所有的作用途径中,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这些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不能很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技术装备的需求,与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1992~200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求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户籍制度下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就业约束不同,这将导致二者在经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生命周期的视角估计本地和流动劳动力的经验回报率,基于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探讨二者回报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强调流动劳动力的经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劳动力的经验回报率显著低于本地劳动力。本地劳动力从5—40年的经验回报率为18.32%—57.19%,而流动劳动力对应的经验回报率仅为11.29%—40.60%。流动劳动力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更短,参加工作后的人力资本投入更低,从而导致其人力资本回报率低于本地劳动力。核算结果表明,忽视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间的人力资本差异将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低估1.99%,对省际经济发展差距的解释力被低估1.16%。本文为提升流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SAR),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正向空间溢出会显著提升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3)机制识别发现,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工智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策略的外在驱动力,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5~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以其经营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剔除,构建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得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力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也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的结论.通过Tobit回归找出其他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实证表明,装备制造业整体绩效并不理想,要想使装备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就需同时兼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提高,同时重视公司内部的管理与决策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0个子行业2005~2019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2005~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同时,本文通过对不同渠道下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制造业总体及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贸易溢出的影响不显著,FDI溢出抑制绿色生产率的提高,ODI溢出对绿色生产率有较强促进作用,但每种渠道技术溢出对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大对外投资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 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 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 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 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 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 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而对于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意义则逐步减弱。总体而言,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效率变化 的影响主导了对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4)非资源型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投入促进 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对三者的影响显著 为负,人力资本投入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不明显,但 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 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渐下降。 本文从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的角度入手, 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 结果发现建筑业的兴起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的相对就业规模, 但在绝对就业规模上建筑业兴起促进了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增加。 同时本文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和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偏好不同, 高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增加提高了东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规模, 但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培育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经济结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构成: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适应需求变化的灵活性,用增量促存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满足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碳达峰对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协同推进碳达峰与需求结构升级,继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尝试将碳减排与需求结构联系起来,基于碳减排的遵循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要素配置效应,阐明了碳减排直接和间接影响需求结构的机制,是从理论上分析环境规制影响需求结构的有益尝试。将上述机制与涵盖经济—能源—环境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本文评估了从当前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段实现碳达峰对中国需求结构的潜在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遵循成本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的直接影响会降低需求中的消费份额和碳密集型产品份额。源自遵循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间接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沿其传导链逐级衰减。由此,研究期内碳减排的直接影响将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需求中资本形成份额挤占消费份额,甚至有可能导致消费份额从稳步增长轨道转向下降轨道,但同时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出口结构和能源需求结构的低碳转型。本文认为,为协同推进碳达峰和需求结构优化调整,应尽快完善碳总量控制制度,着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消费激励力度,充分内部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7年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共带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1.075%,占TFP整体增幅的59.100%,其中,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在上述贡献中,来自直接效应的部分较小,仅占25.700%,而来自空间外溢效应的部分则高达74.300%;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1997—2000年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等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则没有显示出这种持续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和影响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8~ 2014年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了知识资本投入对我国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资本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正相关的联系,其中东部地区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无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时期内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1998~2006年间空间溢出效应微弱,2007~2014年间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都有加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收集2009~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选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研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进一步剖析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传导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相较于未转型企业,生产率提升效力在57.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西部地区企业受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同时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大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本文对于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转型、融合数字化产业化改革,激发数字经济潜力以助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 基于 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 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对经济增速的贡献率与生产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速贡献率的比值作为经济集约化水平, 利用 2003~2016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双向直接投资、自主创新对经济集约化增长的影响以及 OFDI 对经济集约化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OFDI 对母国经济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存在本国人力资本的单门槛效应和金融发展的双门槛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集约化水平显著负相关; 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集约化水平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 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和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全国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应用DEA方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R&D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R&D投入产出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但DEA无效且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无效且呈下降状态。因此,大力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率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绿色信贷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以2012年银监会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恶化资本配置效率和抑制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激励“两高一剩”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绩效的双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