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各地的产业集群遍地开花,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受到不少国内学者的关注。孙洛平等(2004)指出产业集群具有提高分工水平并节约交易费用带来的集群竞争优势。朱海就、陆立军等(2004)从产业集群网络的视角比较了浙江与意大利集群的竞争力,他们指出集体学习的效率以及网络内信任等是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魏守华(2002)等在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解时,多次提到了产业集群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温州产业集群成长机制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的共同特征是同类企业及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聚集在一起,是产业与区域有效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浙江温州是国内发展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地区之一,研究其产业集群的  相似文献   

3.
胡彬 《经济视角》2006,(11):46-47
产业集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展和壮大的,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在空际聚集的组织形式。近些年来,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区出现了大量小企业聚集在一起的“群落”现象,如广东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浙江温州产业群、服装群、永嘉钮扣产业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群、大唐袜业产业群、永康五金制品产业群、安吉的办公家具、山东沂水的食品产业群等。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保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一、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存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小省浙江依靠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也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然而从总体上看,浙江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低价优势,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产品质量档次低,低品牌附加值的特征没有改变,集群发展处于一种低层次的企业网络模式阶段。从发达国家先进的产业集群的经验模式看,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构建发达的集群本地网络,通过网络机制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集群的总体创新能力和集体学习能力。此外,从浙江产业集群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来看,建立与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联系,促进集群网络的广延性、开放性也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网络的观点出发,从建立有效的本地网络、外部知识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来阐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途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色,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集群的技术创新,而标准化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从标准化视角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标准化对浙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曹休宁 《经济地理》2004,24(4):440-443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的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集群导向加快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群经济是浙江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形式,但是浙江的产业集群也存在着产业层次低、竞争优势难以持久等问题。为提高浙江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推动传统产业集群与共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良性互动,提出应大力推进基于浙江集群经济的共用技术产业的发展,并针对集群经济的特点设计了共用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理论基础,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即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由依靠低成本集群向培育创新型集群的转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现实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优势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认真加以对待。文章概述了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彭移风 《经济论坛》2006,(18):15-17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首先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在我国,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浙江最为明显。浙江发展的每一集群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像温州柳市以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出名,永康以小五金产业集群而闻名,还有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产业集群、苍南金乡的标牌产业集群、台州的小化工产业集群等等。在浙江,这些特…  相似文献   

11.
企业同质化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企业同质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同质性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促进和阻滞作用,从高同质性对技术创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探讨了趋利避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技术扩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璇 《经济问题》2008,(6):117-119
有效的技术扩散方式和机制是激发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浙江为例,对我国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竞争优势的温床,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竞争优势的提高,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文章分析了广西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以及广西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就以提升广西区域竞争优势为目标如何构建广西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向农  丁艳平 《经济师》2007,(11):248-249
旅游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文章以西安为例,在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依据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类型及形成特点;同时介绍了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和浙江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品牌创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品牌是产业集群的无形资产,产业集群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这项无形资产的塑造。为寻找集群品牌创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浙江诸暨大唐袜业集群为实证调研对象,选取11个相关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变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内是否存在领头企业、领头企业是否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是影响集群整体品牌创建与中小企业个体品牌创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芹 《生产力研究》2007,(17):146-147
文章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为视角进行综述,介绍了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回顾了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创新问题和集群政策、在西部的研究成果等,为产业集群理论在西部的实践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作为一个热门课题,对它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集群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来源以及产业集群政策与集群竞争力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评价和总结,以揭示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集群所在区域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市场创造模式,即传统的产业集群;②政府引导模式。文章以浙江义乌和广东东莞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市场创造模式而形成产业集群的义乌,其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义乌城市化的快速提升,而东莞以大量吸引FDI,形成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同样推动了东莞城市化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夏合群 《时代经贸》2009,(10):67-69
我国拥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300077,中国传统的清真穆斯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区位竞争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在当今产业集群竞争时期,中国清真穆斯林产业正逐步向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已形成了以中国宁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市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雏形。文章分析了中国清真穆斯林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找出了制约中国清真、穆斯林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中国清真、穆斯林产业集群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