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1):101-101
正当前,在加快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握产业发展机遇?10月2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媒体代表共400多人参会,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产业改革与升级"为主题,共同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共谋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改革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2.
吴垠 《发展》2014,(9):22-2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其中,"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的提法既是众望所归的"亮点"和"新意",亦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城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应该赋予农民怎样的土地财产权利,以便"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呢?这当中,既有对土地产权权  相似文献   

3.
潘义勇 《改革与战略》2014,(12):119-121
文章分析了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内涵和目标;阐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实施碳排放量控制的原因;围绕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出实施碳排放等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放权流转的市场化制度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但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重视还不够,必须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湖南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推进城市群的规模和格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保障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等。  相似文献   

6.
《辽宁经济》2014,(11):4-11
辽宁城镇化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战略层面的模式应选择:同步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集中型渐进式的扩张模式;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型的推进模式。为了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报告提出八条政策建议:政府城镇化工作考核应重质量,遏制土地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适当收缩战线,提高城镇化效率;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避免城镇化建设的随意性;全面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实现对县域城镇化的直接支持;合理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解决城镇化相关的土地问题;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对城镇化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村屯改造,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有序推进公共产品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看来,"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心,是"牛鼻子".城镇是社会的缩影,新型城镇化所涉及的任何一项改革,比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乡镇机构制度等,都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是实现从小而大、由点到面推进改革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们应当对新型城镇化有一个常识性的基本判断,坚持一种区别与传统城镇化的价值导向,否则,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城镇化迷失方向可能会引起一场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明确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并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转型增添正能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积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共服务投入效益最大化;走环保、循环、低碳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三大矛盾突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新四化"互动充分体现了在信息科技之下的工业、农业、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耦合关系。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是社会现代化改革、经济经营模式转型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新四化"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耦合关系,针对辽宁省的自身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Tobit回归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环境约束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及其分解情况。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效率均值为0.74,且呈现"W"波动发展趋势。规模效率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三大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效率体现了一定的区域集聚现象。环境保护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支持力度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豪 《中国报道》2013,(3):30-31
从长期上来看,户籍制度应该转变为一元化的人口登记制度,而不是区别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虽然社会对户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十几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却很缓慢。之所以进展缓慢,就在于附加在户口背后的利益众多,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都与户口挂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理论与实践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城市化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大中小城市结构;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最大的内需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首要指向是小城市化;小城市化是把现存的"镇"越来越多地建成镇级小城市。镇级市为形成城市化与城镇化合理空间布局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根本上破解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难题,表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与城镇化内涵与外延最本质的制度性特征。"镇级市"同现行的"小城镇"有着质的差异;必须以高超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制定科学建制标准,推进镇级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4年4月,内蒙古通过了《内蒙古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新型城镇化对应的是传统城镇化,传统城镇化过程中,虽然中国整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即政府通过"掠夺之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表现为东部掠夺西部、城市掠夺乡村、中心城市掠夺次级城市,走了一条要地不要人、要劳动力不要市民的城镇化之路(罗云兵等,2014)。基于中国"一刀切"式的城镇化政策,内蒙古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社会各界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面对以前的城镇化导致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大城市病,各地政府也在试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中国路径。因南水北调工程,湖北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荆门市被一条江汉运河更紧密地连  相似文献   

16.
正较之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所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专设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了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待城镇化对象的农民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应当是:"解放农民、服务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善待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剩余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到城镇安居乐业;所谓"服务农民",就是在农村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至此,一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改革拉开了序幕。区别于旧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是简单的征收耕地、农民进城的拆建运动。李克强总理一再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从根本上揭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所在,就是从改革基本生产资料提供方式入手,通过土地流转重新调配农村土地资源,并且打破城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关键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强调和维护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二是为不够条件落户或者不愿落户的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国家已把城镇化发展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城镇化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新时期城镇化推进指明方向。嘉兴市经过多年努力,城镇化率已达到57.1%,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中期(30%-70%),逐步由以往偏重规模扩张、人口转移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向注重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但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仍存在不少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