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琴  李文耀 《时代经贸》2007,5(6X):136-137,139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彭牧泽  靳庆鲁 《财经研究》2021,47(10):156-169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者与监管者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识别与监管的增强,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识别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研究发现,盈余压力会使公司通过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公司的议价能力会强化而高管持股会弱化上述作用,而且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在盈余压力下具有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不同于内部生产调整的盈余管理方式,实施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但会在之后年度出现"反转".文章检验了公司盈余压力下的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特征,有助于增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与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手段的实现方法并不一样。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从企业正常活动出发改变企业真实交易决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是最常见使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所以,以HR公司医药为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及研发投入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及计算,从而分析得出HR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原因及盈余管理动机,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朱凯  潘舒芯  胡梦梦 《财经研究》2021,47(10):140-155
企业通常会通过权衡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收益和成本来确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水平.金税三期系统以智能化为特征,有效实现了税收信息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强化税收监管的作用,提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但不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成本,从而改变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文章以各地区实施金税三期作为外生事件构造双重差分检验,研究了智能化税收监管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强化了对纳税不遵从企业的监管,增加了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使得纳税不遵从企业倾向于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且随着税率的上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增强.文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制定税收监管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05-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需求越大越容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银行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银行关联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关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区分三种类型银行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银行关联领域的文献.实践中,对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相似文献   

9.
柳正国  宋万岭 《当代经济》2021,(11):104-107
本文选取了钢铁行业近十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信用评级数据,分析财务数据中盈余管理举措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与钢铁行业的信用评级呈正相关;在进行Order Log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对钢铁行业的信用评级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即存在正影响.说明盈余管理举措能上调信用评级水平;同时证实了企业实行盈余管理具有强烈动机的原因,即盈余管理能改善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级.  相似文献   

10.
梁上坤  崔怀谷  袁淳 《财经研究》2021,47(7):124-138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23次调整的成份股和同期公布的备选股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成份股调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备选股相比,成份股调整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则显著下降;(2)区分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类型,成份股调整主要通过异常现金流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3)在持续时间方面,成份股调整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在调入指数三年之后依然存在;(4)成份股调整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在独立董事比例低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成份股调整的"监督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且在其他监督渠道较弱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成份股调整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有助于监管者和投资者认识股票指数调整对公司行为和会计信息的现实影响,以监管和防范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