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使用1978~2011年中国和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用于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展引力模型是否在1995年前后存在结构突变。结合进一步的分时期检验结果文章发现,1995年之后出口份额上升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大制成品行业,都发生了本地市场效应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关键转变;而在出口份额下降或者变化不大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资源型制成品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变动相对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动则显得无关紧要。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变动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快速转变。文章还佐证了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性。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本地市场效应扩大出口,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1978~2011年中国和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用于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展引力模型是否在1995年前后存在结构突变。结合进一步的分时期检验结果文章发现,1995年之后出口份额上升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大制成品行业,都发生了本地市场效应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关键转变;而在出口份额下降或者变化不大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资源型制成品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变动相对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动则显得无关紧要。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变动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快速转变。文章还佐证了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性。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本地市场效应扩大出口,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拓展的多国HME模型框架和经验估计方法,利用1977~2007年中国和14个主要贸易伙伴ISIC两位数制造业的贸易和产出数据,在控制市场准入效应后,对多国框架下的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加工贸易等行业异质性并不能实质上改变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但不同行业对外部市场准入性的依赖确实存在差异。在控制本地偏向需求后,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仍然稳健的存在。这表明,在劳动力比较优势日益削弱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制造业出口仍然存在强劲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日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Schumacher(2003)构建的引力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日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中国对日本的服务出口,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为传统的比较优势也促进了中国对日本的服务出口,但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对日本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传统比较优势.中国对日本的10个服务行业中有6个行业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1个行业的本地市场效应不显著,3个行业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具体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讯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费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其他商业服务本地市场效应不显著,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Schumacher(2003)引力模型,在1992~2010年的中日双边贸易数据的基础上估计了两国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在SITC一位数10大类产品中有5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SITC两位数35类制造业产品中有16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日出口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中国政府在贸易政策的选择上,应在继续加强外部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利用本地市场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本地市场效应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借鉴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方法对中美双边贸易的估计表明,在10大类产品当中有7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35个两位数制造业行业当中有16个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这表明,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美出口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其政策含义在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应该由单纯偏向外部市场转到内外并重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带来了更多技术外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8-200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部门外溢模型来考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技术外溢效应,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内部门、其他出口部门的外溢效果.实证发现,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部门拥有相对较高的要素生产率,然而这一优势并未有效地转化为对国内部门与其他出口部门的外溢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主要集中在非高新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同时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出口贸易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曹冲  夏咏 《新疆财经》2020,(1):72-80
本文基于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方面的描述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不同时段和时点变化特征明显。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积极开展农业经贸合作,优化农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CMS模型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对美出口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制成品对美出口增长的因素中,竞争力是拉动其出口的主要因素,但行业间竞争力发展并不平衡,其次是市场规模因素,而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作用并不显著,甚至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提出中国工业制成品对美出口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1.
Using panel data for 29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04,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Three measur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 have been applied in our study, including Balassa'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net manufactured export index, and the Michaely index. We also use four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 determine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 featur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besides factor endowments, foreign firms and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quantitatively large and robust effect on China ' s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Therefore, further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fully exploi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MS、TC、CA指数测算了中、哈两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双边贸易竞争力,用IIT指数测算了中、哈产业内(产品内)贸易情况。分析得出:中国对哈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种类具有绝对优势,但贸易额比重不足1/2,而哈方贸易竞争力依赖于少数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对哈国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全面占优,不仅产品种类多,而且贸易额占比也远远高于哈方;中哈产品内贸易品种甚少,贸易比重甚低,且近5年内还有所下降;除"资源型制成品"外,属产品内贸易的工业制成品均为中低技术产品。为此,促进中哈贸易应放松管制和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先解决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的协调执行和层次提升,稳步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不平衡及其与美国对华投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量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互补关系,尤其制成品的出口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制成品的出口是美中贸易逆差的因。因此,美国进入中国的FDI,尤其是进入制造业的FDI越多,美国从中国进口就越多,美中贸易逆差越大。这种贸易不平衡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国际分工地位的不同,因而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不仅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且会随着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进一步转移而加剧。  相似文献   

15.
李好 《特区经济》2012,(1):86-88
国际金融危机给印度对外贸易造成明显冲击。印度政府适时调整贸易政策,出口刺激与市场防御并重,加快推进贸易多元化。2010~2011财年印度外贸运行状况反映出政策调整已显现较为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这为我国后危机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The central themes to be addressed during the Doha Round of the world trade negotiations are the redu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xport subsidies and improved market access for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goods. The G-20 group wields enough power to press negotiations at the Doha Round toward lower agricultural trade barriers and production and export subsid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s of the Doha Round on the economies of Brazil, China, and India. Th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s (GTAP)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database (version 7) are used. The Doha Round scenarios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 the W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xport subsidy reduction requir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arbinson approach, and Swiss formula to reduce import tariffs. Brazil and China present the highest GDP growth rate varying from 0.4 % to 1.4%. India shows a negative GDP growth rate in all scenarios, except in that which replicates the Uruguay Round. The welfare gains are positive, but small, for Brazil, China and India. The GDP loss observed in the economies of the EU25 and the US may make it difficult to reach a trade agreement at the Doha Round.  相似文献   

17.
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除分析出口总量外,还将服务贸易出口、货物贸易出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品出口以及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标准分类》得到的10个大类产品出口作为变量,分别研究其与GDP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能直接带动GDP的增加,并且就业、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也受其影响,从而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此外,出口还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China and India are two demographic giants that have become big developing economic powers. They have maintained their specialization in textiles and developed outward-oriented sectors linked to new technologies, taking advantage of offshoring and outsourcing. Their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s changing the world supply and demand of manufactured goods, primary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are new lead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but beyo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ir challenge is quality upgrading. Both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contributing to global economic growth, but they cannot yet trigger the growth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为基础,基于半对数模型和结构效应就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两大类贸易产品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来看,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有利于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这是我国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跨越的特定时期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的体现;从结构效应的角度看,进出口结构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发挥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