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无论是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与美国影子银行都有较大差别,不像美国影子银行一样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出现。所以,应尽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金融界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绝大部分是以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该文从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间的差别人手,对我国影子银行机构的特征及类别进行了归纳,估算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分析了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会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0向,并就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发展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多层嵌套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银行资产安全。文章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资产传递的主要渠道,提出引导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邵阳市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其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最后,结合分业监管模式下实施影子银行监管的难点,提出了分业监管模式下实施影子银行监管的路径选择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关于如何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引起了社会相关人士的关注。因此下文主要是简单阐述影子银行的发展,分析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影子银行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出现的原因及相关风险。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影子银行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健全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维护我国金融秩序持续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现今国内外在影子银行体系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影子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国内影子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2014年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影子银行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影子银行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出现的原因及相关风险.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影子银行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传统银行的监管逐渐加强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的活跃程度也越来越高,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影子银行主要是以银行体系内部少受或者不受监管的准信贷活动及游离于相关机构监管范围以外的民间金融活动.在金融总量调控趋紧、资金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游离于规范信贷活动之外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已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生态和结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利贷活动的扩张与深化,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敞口日渐扩大.因而,厘清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整个金融与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已成为目前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一项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影子银行迅猛发展,引起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正式银行系统的补充,影子银行正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本文从测算甘肃省影子银行的规模入手,采用甘肃省2007-2016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甘肃省房价的相关影响。结果发现甘肃省影子银行的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影子银行与甘肃省房价之间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金融体系票据融资交易是典型的影子银行交易行为,容易成为影子银行的交易对象,票据理财产品的业务属性应在支持票据业务创新发展中逐步厘清。融资性票据是影子银行的投资对象,票据融资存在着套利空间和承兑与贴现业务不相匹配是其重要原因。中国应把影子银行纳入整体性监管框架,加强对票据业务合规监管,并以制度创新促进票据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深入分析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同时在借鉴国外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对安徽省铜陵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调查分析,指出影子银行发展主要存在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不足和内控机制薄弱等问题,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向正规金融体系的传递金融风险以及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应从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外部监管、加强影子银行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的风险隔离以及完善自身内控风险管理四方面防控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其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本文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着重探讨影子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和银行表内信贷相比,影子银行的规模对房地产价格也具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影子银行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贡献度要高于银行表内信贷对其的影响。所以监管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调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中外的影子银行又各有其特点,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影子银行的本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风险特性出发,分析了其对中国金融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成为热点。银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对各国的金融稳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信用创造功能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由此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民营企业不断涌现,中小企业更是成为了我国经济主体。但随着近些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资金,发展面临困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生存有着重要意义,是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提升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所以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有着很大影响,影子银行目前已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对象,中国式影子银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于建忠  刘海飞  宋素荣 《金融研究》2016,428(2):163-171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但迄今尚缺乏针对我国影子银行行为模型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影子银行的基本内涵、风险特征及中外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的基本影响因素,概括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提炼其行为变量,构建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并将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理模型,进而运用蒙特卡洛方法与SAS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与情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切实控制系统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