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中国制茶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也是重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下降。本文从制茶业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我国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作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出口价值则在不断下降。在经济日趋全球化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茶叶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为此,本文从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测定与对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因素的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尝试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动因进行初步的考察,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测定表明,近年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确有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出口因素的实证分析显示,茶叶国际市场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与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开始流行"有机茶",其需求量呈不断上升之势。我国的"有机茶"研制开发和生产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比一般名茶要高出30%-50%,已受到世界产茶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我国茶业科技界开始探索"有机茶"茶园建设及其生产,一些茶区也曾获得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统一颁发的"有机茶"生产许可证,但从全国各地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发展缓慢,茶园普遍偏小,且尚未形成生产、出口规模,生产出来的"有机茶"一般都混在普遍茶叶中一起销售,这同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有机茶"是一种没有污染且高度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洪升 《中国农史》2001,20(4):23-37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私人茶园、寺院茶园、国有茶园等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状况做了具体论述,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在茶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市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考察茶叶生产形态和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本质上看,明清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力量是个体小农,他们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个体小农的茶叶生产为我国茶业经济的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近代我国茶业衰落与茶叶生产形态尤其是个体小农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而是没有及时改造传统茶业。文章最后联系我国当今茶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改造传统茶业、实现茶业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昭通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昭通市茶叶生产具有较好的传统,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在全面分析昭通市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昭通市茶产业的发展应以小叶茶和苦丁茶为重点。分析了茶产品的市场情况并结合昭通地区实际情况对茶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指出未来实现昭通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茶叶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加强市场开发,打造昭通小叶茶特色和有机苦丁茶品牌;实施绿色生产战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贸易对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是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不会带来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反之,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则会带来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国际红茶市场尤为明显;但在国际绿茶市场上,中国绿茶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7.
依据信阳茶叶生产发展的特点水平及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趋向,提出河南省信阳茶叶进一步发展对策:实施产业化;鼓励绿色无公害茶产品的发展;加强信阳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研究推广;加强对外经济技术联系协作;加强茶叶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贵州省茶叶生产中面临的科技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叶产品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得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茶叶是贵州省三大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仍较落后,与茶叶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来说,贵州省茶叶生产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市场:2003年只能谨慎乐观. 2002年全球茶叶虽然有所减少,但还是维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茶叶产量有超过4%的增长,导致大量茶叶积压到2002年,仅红茶的库存可能在10万吨以上.因此全球市场供给也是充分的,甚至可以说供给已经过剩.考虑到国际市场茶叶需求只有1%-1.5%的温和增长,指望茶叶价格很快出现回升还表较困难.因此,2003年全球走势只能谨慎乐观.因为,只要茶叶产量增加或者维持目前水平,茶叶供过于求的状况就不会得到缓解.但是,我国出口茶叶主要以绿茶和特种茶为主,由于对日本出口的蒸青茶遭遇抵制,蒸青茶出口变数较大,其他茶市场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而歙县作为我国的茶叶生产大县,茶业的发展对其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茶农与茶业,将有助于各级政府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并用于指导歙县茶业更好地迎接来自市场的挑战,进而促进茶农增收。本文基于歙县茶叶生产与流通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茶农增收,实现歙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 茶叶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生活消费品。作为一种商品,茶叶的生产、销售存在着竞争。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而产品质量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我省茶叶产品质量,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促进我省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茶叶强制实施质量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 )生产现状我国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茶叶消费潜力巨大 ,增长加速 ,内销总量为 4 6 5 7万吨 ,花、绿茶占 80 % ,消费结构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从总体来看 ,低档茶叶将逐渐被淘汰出市民消费市场。茶饮料将加快分割饮料市场 ,特色茶、礼品茶市场正在扩大。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分布明显 ,红茶区主要在广东、云南 ,乌龙茶区主要在福建 ,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近年来 ,我国的茶叶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 ,平江的银针产区 ,安溪的…  相似文献   

13.
谢庆 《南方农村》2013,(10):13-19
广东一直以来就是茶业生产和消费大省,也是茶业贸易的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的茶叶的出口贸易发展持续良好,但也暴露出茶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品牌竞争意识不够,出口茶业产品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钻石理论对广东省茶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初步评估广东茶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分析出广东茶业产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提高广东茶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两岸农业合作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价格、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近年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生产要素、国内外需求条件、合作伙伴等因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峡两岸茶叶现状提出通过合作来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水果生产大国。加入WTO后,水果业生产也面临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目前,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重视果品的外向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果品业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一、开发生态有机茶的背景 我国是茶叶主产、消费、出口大国。入世后茶叶市场更加开放,茶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茶叶的进口标准极其严格,如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实施新的检验标准,对茶叶最低农药残留限量与卫生指标要求十分苛刻,客观上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着“绿色壁垒”等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勋 《中国农史》2000,19(1):28-34
本文在总结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社会生产力的转移、小农生产方式的特性及其演进、市场的发展变化与茶叶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了补充论述。文中认为,唐宋时期,茶叶的种植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由坝区向山区的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山区开发;茶叶生产的特性与小农生产固有细小性、分散性相一致,而且与小农经济实力和经营独立性的增强以及与市场联系的加强紧密有关;市场是茶叶生产的内在要素,市场的发展变化拉动着茶叶生产向新的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TBT)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我国茶叶产业无法回避。WTO条件下,面对当今愈演愈烈的TBT,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茶叶出口遭遇TBT,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积极应对茶叶国际贸易中的TBT,构建我国茶叶TBT体系可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茶叶出口持续发展。可提升我国茶叶产业水平,使茶叶产业加快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有利于规范我国茶叶行业和茶叶市场,可有效地抵制国外茶叶进口,保护我国茶叶市场,使我国茶业持续发展。应对TBT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形势紧迫。需要政府和茶叶企业双管齐下,统一协调性地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衡量生产和市场的四个专业化指标考察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即国际专业化水平(RCA)、国家专业化水平(LFI)、产业内专业化水平(TO)和主要竞争对手商品出口市场专业化水平(CEP).针对世界茶叶生产前十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维持中国茶叶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新中国成立30年来,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79年同1951年相比,茶叶的生产量增长2.5倍,收购量增长近5倍,出口量增长近3倍。虽然如此,目前我国茶叶的生产仍然不能适应对外贸易和国内市场的需要。 主要问题是: 一、茶园分散,生产管理水平低。 全国茶叶生产分散在18个省、区,四、五百个县又分散在许许多多的生产队。由于分散生产,茶园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造成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