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以及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吉利集团在近几年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有力.吉利汽车则通过技术的自主研发、人才队伍的培育、产品的清晰定位等,使得自身企业在众多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转型升级促进吉利集团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台州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的剖析,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当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落后状态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严重背离,因此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民营企业的的转型升级关键要靠企业的元动力,即人力资本优化与创新形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3.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传递可以有效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认识并克服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可以加速传递进程,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的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负相关,通过相关性权重分析,得到5个障碍维度对集群升级阻碍的强弱程度,并针对主要障碍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决定中小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内外大量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了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税费重、融资难、创新意愿低、人才匮乏及市场信心差等一系列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FDI主导型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可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挤出效应”,并使地方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寻求产业升级路径将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苏州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为例,研究FDI主导的外生型产业集群特征,并提出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三大对策:树立区域自主创新信心;构建区域集群创新网络;设计激励制度,培育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或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进程,越来越呈现出受阻于地域性分工和产业形态固化的困境,保持固有产业优势和催生新兴产业优势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核心的、深层的矛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化解该矛盾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基于固有产业优势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往往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为经济转型奠定根基.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必须摒弃过去创新要素简单组合的指标性优化手段,代之以对创新环境全面系统性修复的思路,本文以辽宁省为例探讨基于以上观点的自主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从企业组织模式、经营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然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完善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亟待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等因素都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新时期内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民营企业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现代企业文化,加快技术创新,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民营企业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因此,以浙江省为个案,研究其民营企业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亮 《发展研究》2013,(1):11-14
在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多重压力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明显受阻,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调研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行业领域和区域的不公平准入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财政资助落实不到位,资金难以真正落入民营企业手中,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政府监管与服务仍存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建议:加强"新36条"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切实实现民营企业的公平准入,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财税扶持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重视政府服务内容拓展与服务水平提升,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以吉利集团和横店集团为案例,分析企业家制度能力对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家制度能力是民营企业家实施制度创新并作用于企业成长的能力依托。企业家外部制度能力通过突破规制性制度壁垒为民营企业获取规制合法性,企业家内部制度能力通过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和职能管理制度为民营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两者共同促进民营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创新战略政策驱动背景下,区域的发展与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上,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其综合实力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区域内民营企业研发机构承担了主要的创新与研发活动。了解民营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究解决对策对于增强企业研发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践行"两个健康"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就是实现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经营的代表,经济模式转型下如何保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企业发展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为了实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型,本文从经济模式转型的含义出发,探究经济模式转型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并从创新的角度对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贾栗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174-176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珠三角发展的重大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相对于发达地区,珠三角科技创新水平比较落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滞后。因此,建议从宏观上建立“五大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外部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水平;从微观上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君波 《经济师》2011,(8):293-294
当前,"转型升级"是一个从政府到专家,到企业都在热议的话题。文章以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成功转型升级的案例论述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应具备的条件和转型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6.
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转型升级往往伴随着创新生态圈成长,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耦合关系,但关于二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扎根分析,研究发现,贸—工—技是资源条件受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路径。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创新个体,通过对外合作创新、创新群落培育、企业资源整合、创新群落架构优化,使生产型、零件型、主导型和互补型4种异质性企业创新群落通过联动效应产生聚合化创新,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形成稳定的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王道信 《经济师》2014,(5):274+278-274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的动力源泉。温州是民营经济发祥地,民营企业是温州发展的生力军。科技创新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亮点和方向,科技创新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规模经济是科技创新的前置条件;科技创新是实现质量、效益目标的主要路径。文章通过浙江诚德包装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实践,论述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FDI主导型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可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挤出效应”,并使地方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寻求产业升级路径将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苏州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为例,研究FDI主导的外生型产业集群特征,并提出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三大对策:树立区域自主创新信心;构建区域集群创新网络;设计激励制度,培育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新诊断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以企业创新诊断为切入点,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构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用加权平均法和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