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14):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2.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7X):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顺应时代趋势、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合法权益以及避免冤假错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修订与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完善。因此,通过借鉴美德国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救济等方面更好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的法律规则,目前在许多国家的法治建设中都已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近些年因非法取证而导致冤假错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十分紧迫。文章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理论基础,从我国使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出发,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设想,旨在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刑事非法证据可以分为刑事非法言辞证据(通常表现为我们所说非法口供)以及刑事非法实物证据。理论界多数精力都集中在研究刑事非法言辞证据上,而对刑事非法实物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在使用上应该排除还是采纳,亦即在构建刑事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上显得关注较少,且相互之间的观点分歧比较大。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研究者对构建刑事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没有全面考虑或者对这些理论基础有着不同的权衡.本文拟对这些理论基础进行全面介绍,以期减少学界纷争并早日构建出一个适合本国的刑事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2012年修正后的 《刑事诉讼法》 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从司法解释上升为立法规范并不能自动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效性问题.为了保证排除规则的实效性,我们建议通过技术化改造,增强排除规则适用的确定性:将直接面向事实的事后制裁规则转变为一种面向程序的事前预防规则.  相似文献   

7.
崔立峰 《经济师》2008,(4):73-74
文章分四部分,首先分析了非法证据的定义,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侦查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以违法的方式取得证据材料;其次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再次探讨了国外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理论;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赓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160-161
两个证据规则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证据运用做了规定,其中对非法证据被排除适用之后的补救措施没有做具体的规定,但是从查明案件事实的角度出发,的确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采取何种补救措施,需要针对具体证据的非法性的特征来确定,总的原则是需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能够涤除非法取证行为造成的对证据能力的污染,不形成新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为视角,通过考察英国的"预先审核程序"、美国的"排除证据的听证程序"等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在我国要设立独立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从程序启动、法庭初步审查、控方证明取证行为合法性、法庭处理程序、对被告人的救济机制等方面对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进行具体设置,旨在为司法实务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纳的证据规则,不仅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从长远意义而言,它具有保护社会所有成员的作用.然而,对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不能生搬硬套这一制度.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适用受到旨在提高破案效率的"陷阱取证"手法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统称"两个证据规定",施行以来,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办既是机遇也提出挑战,尤其在司法实践中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问题。因此,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程序和实体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件办理中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和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电子签名等以网络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电子证据成为民事诉讼中大量出现的新兴证据。虽然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类型予以肯定,但中国尚未确立电子证据的具体适用规则和认定规则,由于缺乏立法的指导,导致了法官在电子证据问题处理上的混乱。当前,从司法实践层面上探讨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问题,规范电子证据的适用,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排除的程序、排除的方法以及排除后证据的效力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此次修改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诉讼陷阱取证问题上,应当从价值选择和利益权衡的角度对陷阱取证方式进行分析。对于"恶意诱发型"陷阱取证方式取得的证据应当作为非法证据排除,对于"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方式应当严格控制,平衡各种相互冲突的法律价值和利益的情况下确认"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的法律地位,承认其可采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一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都没有法律效力.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除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原则上一概不予采信,更不能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在现实中,非法取证广泛存在.因此要对非法取证深刻认识,有针对性地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政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做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改。法学界在持续关注新刑事诉讼法问题的同时,就律师辩护、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取保候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些旨在推动中国刑事立法的新思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象征,也是体现人权的一种表现泰文针对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款着手,分析条款的讲步性和不足,从而讲一击务新知和展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制度,反垄断民事诉讼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原被告之间存在严重的“证据偏在”问题,原告在证据收集及举证方面处于极其不利地位,导致了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胜诉难,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极为不利。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应有的制度价值,有必要通过丰富证据收集手段、缩小原被告地位差距、建立反垄断典型案例库及设立专门反垄断法庭等措施以破解原告举证困境,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救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于非法口供排除的证明问题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刑讯逼供的泛滥,使得我国刑事错案层出不穷.为了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遏制刑讯逼供,我国应当加紧对于非法口供排除的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的立法,以明确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中法官基于证据作出的判决能符合经验法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但司法裁判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经验法则存在于法官的自由心证中,直接影响着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因此.如何规范经验法则在事实推定和证据评价中的适用及其相应的程序保障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准主张谁举证”是。项基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负有举证的责任,否则将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但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是不同的。弱势群体基于自然或社会原因,不能及时的举证。不维护这部分人的合法权利,就会失去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