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证据具有无形性、复合性和易破坏性等与传统证据类型不同的特点。将电子证据简单地归入视听资料或书证均会限制其证据效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并规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认证规则。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无形性、多样性和易被破坏性,使得网络犯罪在取证上面临相当的困难。我国目前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尚不完善,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特点、收集、效力、采信规则及相关问题还有待探讨。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建立电子证据的取证、采信规则,对司法审判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侧重于刑事诉讼方面,但从近年各国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务来看,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非法证据,而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二者在一些制度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其在非法取证手段,证据排除范围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建立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顺应时代趋势、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合法权益以及避免冤假错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修订与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完善。因此,通过借鉴美德国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救济等方面更好地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及电子数据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比例也随之提高。电子数据在侦查刑事犯罪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证据的高科技特性使得其不同于传统证据,采用传统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方式上已不能解决电子证据在取证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0)
电子数据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证据公证中。电子证据的特殊性令其保全方法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公证保全上。文章从一线工作者的角度从法理、效力等层面对电子数据保全证据公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宜军  龚丽梅 《发展研究》2007,(12):101-103
本文从补强证据的涵义、法律渊源及在证据规则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谈起,对补强所规则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基本理论问题逐一阐述,就证据补强规则在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具体适用情形、存在的缺陷发表看法,同时,就我国建立证据补强规则的实体性、程序性规则提出设想,试图对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有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的审判实践中,网络侵权案件不断增多,电子证据保全公证成为权利人固定电子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从探究中国电子证据保全公证的现状与困境入手,针对电子证据保全公证的各种瑕疵表现,尝试建立中国电子证据保全公证的多项具体规则。同时,建议公证机构应当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保障以促进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以及人民法院应当统一公证后电子证据的效力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电子数据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普遍承认其独立证据地位,电子证据也就成了涉外诉讼的主要证据.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赋予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地位,以及企业对电子数据的收集、保管、提取制度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在涉外诉讼中电子证据意识薄弱,不能举证,可能因此而败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应树立独立电子证据观念,完善电子数据制度,聘请专业电子数据服务商,提高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制度,反垄断民事诉讼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原被告之间存在严重的“证据偏在”问题,原告在证据收集及举证方面处于极其不利地位,导致了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胜诉难,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极为不利。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应有的制度价值,有必要通过丰富证据收集手段、缩小原被告地位差距、建立反垄断典型案例库及设立专门反垄断法庭等措施以破解原告举证困境,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救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种类,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法释[2001]33号的出台和2007年10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确理解和认定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和与之相联系的隐私权保护的合理界限问题,将时中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法官基于证据作出的判决能符合经验法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但司法裁判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经验法则存在于法官的自由心证中,直接影响着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因此.如何规范经验法则在事实推定和证据评价中的适用及其相应的程序保障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医疗损害纠纷均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规则来确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举证责任.201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并在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中对医患纠纷的举证责任规则做了重大改变.本文试图从举证责任的这一改变着手,具体分析医疗损害诉讼中各要件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从而明确医患双方在医疗损害纠纷中各自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各国关于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的立法例和我国举证期限的种类,研究了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正确理解和适用《证据规定》中的举证时限制度应注意的问题,尤其对司法实践的一些问题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发展出来的一项证据规则,主要是用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在英美法系证据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电子证据的出现使得这一规则的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原件和复制件难以区分,适用范围难以确定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最佳证据规则进行变革和创新,促进其在电子证据领域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准主张谁举证”是。项基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负有举证的责任,否则将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但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是不同的。弱势群体基于自然或社会原因,不能及时的举证。不维护这部分人的合法权利,就会失去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7.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落实中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审限制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诉讼效率和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途径。从举证时限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背景着手,分析举证时限制度的现状及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论是在民事诉讼立法中,还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或者是在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中,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证据问题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当事人胜诉败诉的根本问题。而举证责任问题历来都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执的焦点,而证据的提出有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两种方式。对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挥诉讼当事人的举证积极性,有利于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在发挥当事人在举证问题上主导作用的同时,不否认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19.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年龄认定是适用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中的难点之一。以H市G区近三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样本,针对农历与公历冲突、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冲突、瑕疵证据增多等情况,介绍基层司法机关在户籍证明的采信规则、各类证据的证明力排序规则以及加强对关键证据的审查核实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正后的 《刑事诉讼法》 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从司法解释上升为立法规范并不能自动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效性问题.为了保证排除规则的实效性,我们建议通过技术化改造,增强排除规则适用的确定性:将直接面向事实的事后制裁规则转变为一种面向程序的事前预防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