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是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西部生态经济区盐碱地综合治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我就做好西部生态经济区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西部生态经济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摆到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位置 建设生态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从  相似文献   

2.
苏柏山  李婷 《经济视角》2005,(10):21-23
2002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启动了西部治碱工程,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实行了抢救性保护。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运作,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工程质量普遍较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受到西部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截至去年底,西部冶碱工程投入资金近4亿元,初步治理盐碱地753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52%,建设工程围栏800万延长米,恢复羊草500万亩,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土地“三化”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自然资源差、生态环境脆弱 ,其直接表现是土地的“三化”现象 ,即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这一现状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及西部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针对现实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对吉林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土地“三化”的现状1、土地盐碱化。盐碱化土地集中分布在大安、通榆、镇赉、乾安等地 ,按 1989年土地调查结果 ,乾安县盐碱地面积为 58715.7ha ,(包括盐斑比例大于 70 %的天然草地 )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6 .2 4 %。据调查统计 ,乾安县从 1958年到 1990年底 ,盐碱地从 1.9万ha增加…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3,(7):15-1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吉林省东部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州是全省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优越,优质资源丰富,可更新资源的恢复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生态资本,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抓住生态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西部属于松嫩冲积——风积——湖积低平原。厚达百米的第四纪盖层下,金属矿产资源贫乏,石油将近枯竭。而土地全面荒漠化又使可再生资源锐减,难以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局势也使现代化生态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如何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必须进行彻底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又必须对阻碍其实施过程的某些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十二五”宏伟蓝图中,明确定位白城为吉林西部特色经济区.白城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构建特色优势,全力将白城市打造成为吉林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成长型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是西部三大经济带(区)中西北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西南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衔接区和战略接替区,在中国西部地区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本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川渝经济开发建设的发展基础、障碍因素和战略思路,提出全面推进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经济联系具有沿海带内地、内地促沿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按珠江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华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和远西部特殊经济区进行空间经济组织的构想,即4+1经济区构想。基于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建议国家将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使政策更加公平,建议按各省份的发展水平确定国家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根据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支持性政策。  相似文献   

11.
建国50多年来,吉林省西部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按照建设生态省、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任务还十分艰巨。现仅就西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11,(11):82-82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优势,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可确定吉林省生态旅游不同区域单元:东部长白山地生态区、中部台地生态区和西部低平原生态区。而以生态旅游分区开发为基础,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建设应打造生态旅游分区特色旅游线路,推广宣传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品牌,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防止生态旅游环境恶化,保护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江西省20多年来山江湖工程建设已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进一步推进山江湖工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即以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带规划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以山江湖资源比较优势确定各地的产业分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以既竞争又合作推动山江湖工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0,(4):54-55
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地区在生态资源及能源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因素,关中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此,建议国家在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时,在以下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地区在生态资源及能源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因素,关中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此,建议国家在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时,在以下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生态环境本底的基础上,按照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1998~2005年该区6市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整个地区8年来均呈现出生态赤字,而且赤字越来越大,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赤字较小.其中,位于西部的崇左市和防城港市的生态赤字较小,而东部4市赤字较大.生态足迹分析为该区域城镇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4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呈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特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粮食单产处于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的县(市)较多,处于高—低地区和低—高地区的县(市)较少;2001、2014年种粮人口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折纯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驱动作用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视角》2008,(7):37-37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荒漠化的真实写照。通过“生态草”建设工程,经过8年的艰苦治理,这里41万公顷荒漠重新变成了绿洲,当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