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争论热点.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位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的根源.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产权地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成长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等多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治理重点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建华  徐达  房思思  银路 《经济师》2006,(2):175-176
股份期权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其应用是与知识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股份期权具有独特的优势分不开。股份期权制度究竟与知识型企业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或者说为何知识型企业需要股份期权?对这问题的讨论,离不开对知识型企业的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研究。创新活动的难以测量与团队协作紧密、人力资本的产权私有性与专用性等特点,使股份期权制度必然成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较好的产权间接界定方式和激励创新的内部产权安排。此外股份期权制度能够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中固有的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张鑫  张宏 《生产力研究》2006,(8):25-26,37
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使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在对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公司治理研究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及优化模型,并进一步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公司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个公司治理理论的新探索:谈判控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理论的不足,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思考以及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主体是任何历史因素不可阻挡的必然结果。这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人力资本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两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张斌  兰玉杰 《技术经济》2006,25(12):20-23,48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和企业治理效率。本文在对国内学术界有关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方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呼唤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人力资本产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司治理问题和追踪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的产权化是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根本出路。进一步就人力资本产权化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重塑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对新经济形态下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鲜明 《经济师》2004,(10):26-27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强调“资本雇佣劳动” ,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中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同样享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人力资本产权能否有效界定和充分保护是判断公司治理结构优劣的重要标准。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时 ,必须抛弃传统观念 ,充分认识人力资本的地位与作用 ,充分界定和保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型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的涵义和特征,澄清了在知识型企业上的误解,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知识型企业异质性得出了知识性企业的合约性质,即知识型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合作契约,是一个不完全的契约.因此,其所有权安排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企业所有权的分配状况则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对比.  相似文献   

10.
王华清 《经济师》2004,(8):135-135,142
文章从产权内涵分析入手 ,理顺了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论证了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产权治理的关系 ,并从产权层次上分析了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