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在保住耕地总量、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成都市新一轮规划修编围绕“科学发展”和“城乡一体”这两条主线,变分散为集中,合理规划和调整了全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新的规划说明———背景资料一: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一家完成规划修编大纲并通过评审的城市。2002年底,成都就开始筹备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03年7月,全市正式启动、各有关部门全面展开了这项工作;2004年8月,《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4年~2020年)》正式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工作中,以服务石油石化生产、服务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为立足点,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各业用地中的龙头作用,综合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油田产能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各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以规划指导生产建设,努力提高土地利用工作水平。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的过程。大庆市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城市和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同时,作为干旱区城市和资源型城…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多元互补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存量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四川省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城乡土地协同调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城乡土地协同调控进行SWOT分析,指出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而提出了成都市城乡土地协同调控的对策,以期能为成都市城乡土地协同调控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浙江省1997-200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数据和空间布局情况,发现规划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规划改革的技术途径,提高规划的调控能力.建议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中,设立城镇"弹性发展区",编制弹性规划,增加规划布局的预留空间和灵活性;采用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重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安排,提高规划布局的精度;基于"基本农田异地代保"与"异地补充耕地",完善规划数量调控制度;将"可转让土地发展权"制度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农用地保护者受益.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以钉钉子精神发展乡村。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以规划为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分析沈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来度量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参与式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全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尤其是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参与式规划方法.研究结果:以参与式规划方法在江西省黄岭小流域的应用为例,探讨了参与式规划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参与式规划方法有利于规划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和易被公众接受,也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类型及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目的,提出了其类型划分。以实施结果评价类型为主,设计了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济南市。研究结果:(1)规划实施评价中人们更关心规划的执行效果和规划实施效益;(2)在农业区中规划执行总体情况较好,在城市扩展区中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较差;(3)规划实施有效性和规划实施手段需要加强;(4)规划的社会认知水平需要提高。研究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可以计算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还可以计算区域总体实施情况。从计算结果可以分析实施中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完善规划修编及其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检验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成效。研究方法:遥感影像分析、GIS空间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规划农用地边界在控制农用地减少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与1983年总体规划相比,1993年总体规划在农用地边界控制方面的成效略有改善。研究结论: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可能的调整手段包括:(1)加强对城市建设“界外选址”的控制;(2)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村镇居民点的扩展规模;(3)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4)加强农用地规划中的公共参与和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该模型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生态压力。研究结论:该模型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绩效则主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俱乐部趋同”格局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主导的产业梯度转移、需求拉动等外溢效应以及周边地区的学习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的空间重组与优化能明显提高土地绩效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及管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在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研究的不足,定量测度武汉市风景土地利用集约状态,探讨城市风景区土地管控对策,为风景区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方法:GIS方法与AHP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土地集约度为0.4466,处于不集约的状态。研究结论:针对武汉东湖风景区不集约现象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划定城市风景区土地综合功能区;加快整合与迁并,推行风景区改造规划;提高城市景区建设项目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6.
莱芜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为科学评价土地整理绩效和产权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GIS和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体质量水平都发生很大变化,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3026倍。研究结论:该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成都市重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普遍适用性,为中国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保障村民居住条件下允许任意第三人受让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是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的,具有普适性;但需要统一宅基地使用权财产化、宅基地使用权有期化和一定条件下有偿化制度配套。研究结论: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宅基地使用权任意第三人受让可以成为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土地稀缺、资源组团型城市——湖北省黄石市为例,尝试引入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LLGWR)方法,探索住房价格及影响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为政府房地产市场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整理1.93×104个住房样本和398个楼栋样本,遴选楼栋总层数、容积率、绿化率、小区等级、距区域中心距离、销售年份等作为解释变量,采用LLGWR方法构建城市住房价格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与常规线性回归(OLS)相比,地理加权回归(GWR)和LLGWR能更合理和准确地解释住房价格的空间变异,且LLGWR优于GWR;销售年份、容积率、地理区位能显著影响住房价格,同时楼栋总层数、绿化率等因素影响住房价格,且在不同功能片区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LLGWR模型可以实现系数函数和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提高模型的估测精度,能更为准确地解释住房价格;宏观市场趋势是影响住房价格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的地理区位,住房价格增长趋势有明显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供应影响房地产空间分布,但研究区内土地价格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为了切实搞好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地搞好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布局的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设用地发展与GDP、总人口、市镇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了2015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研究耕地的非市场价值及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条件价值法,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南京市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504087.92万元,单价为20760.59元/hm2;(2)57.76%市民和60.32%的农民家庭愿意为耕地非市场价值付费,支付意愿分别为208.33元/户•a和120.26元/户•a;(3)家庭收支水平、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等是影响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受家庭支付能力及其在耕地非市场价值方面受到教育的影响,城乡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并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