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需求和预测 中国石油消费历史上曾二次下降,第一次是1981年,第二次是1990年。据统计分析。1978~1990年是我国石油消费的平稳增长期,石油消费从1978年的9130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11030万吨,年均增加158万吨.增长1.6%。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2.322亿吨.成为继日本(2.475亿吨)之后亚太地区第2位最大的石油需求国。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消费量为2007.1万桶/日(相当于9.143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2004年消费量为2051.7万桶/目(相当于9.376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4.9%。自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石油产品成为我国单一商品第一进口用汇大户。  相似文献   

3.
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性电力紧张等因素,使成品油市场需求增幅远远大于往年,成品油消费的季节性差别减弱,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国内柴油生产难以满足需求。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将成为成品油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民航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用柴油需求将比上年增长;电力供应短缺依然存在,但用于发电的柴油数量将有所减少。预计2005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7亿~1.72亿吨,同比增加8.5%~9.6%。其中汽油消费量5020万~5085万吨,同比增加415万~478万吨;煤油消费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柴油消费量10800万~10935万吨,同比增加757万~872万吨。2005年在市场供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节奏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对成品油供应的压力;柴油和高标号汽油的进口以及燃油税的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4.
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力争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据BP2002年6月全球能源统计评论,中国为石油探明储量第11位国家,2001年探明储量33亿吨,占世界2.3%。中国是继日本之后亚太地区第2位最大的石油产品需求国。2001年石油消费量已达2.139亿吨。2001年中国原油净进口5370万吨(其中,伊朗为1085万吨,沙特阿拉伯为878万吨),成品油净进口2010万吨。1…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低速增长,带动石油供应也低速增长。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5.14亿吨,较上年增长2.8%;原油产量2.08亿吨,同比增长1.7%。全年原油加工量4.79亿吨,同比增长3.3%,增速有所减缓;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下同)产量2.96亿吨,增长4.4%,表观消费量2.86亿吨,增长2.9%,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逐年递增,GDP——石油消费关联度提高、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企业拥有量快速增加等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中国的石油消费。与此同时,原油消费稳步增长,而成品油消费则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从汽车问世以来,石油一直是汽车的动力来源。近些年来,由于世界石油危机的潜在威胁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人们开始探索除石油外的汽车代用燃料。代用燃料是汽车燃料的长远方向,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无法与石油燃料竞争。 世界发达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方法是改进发动机、汽车制造技术和提高燃油质量,燃气汽车和其它代用燃料汽车比例很小。 1996年世界汽车保有量为6亿辆,其中使用CNG、LPG为燃料的仅650万辆.为1.08%.(见表1)。 1997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4004亿吨,年平均消费35-40亿吨,2…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9.
石油安全面临威胁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1996~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年增长率为1.6%,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年增长率高达2.8%。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约占全球的26.8%左右,预计2000~2005年间石油消费年增长率将达到3.0%。亚太地区石油进口量的急剧增长势必造成石油进口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日本和美国也都叫嚣“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增加威胁到了他们的石油安全。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预计2005、2010年、2015年中国原油消费将达到2.46亿吨、2.…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1646万吨,增幅为6.3%,交通运输和农业用柴油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柴油产量为11653万吨,增幅为5.5%,受柴汽比的制约,增速开始放缓。2006年我国柴油市场结束了2005年的价格倒挂,进口量猛增而出口量大幅下降。全年共进口柴油70.5万吨,同比上涨31.4%;出口柴油77.6万吨,同比回落47.4%。预计近期我国柴油的消费弹性系数将保持在0.8左右,2007年和2010年我国的柴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25亿吨和1.55亿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来自BP的最新能源统计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由上年的94.65亿吨油当量增至97.41亿吨油当量,增长近3%。尽管因战争和政治动荡,伊拉克和委内瑞扭原油产量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欧佩克其他国家增产近12%,俄罗斯原油产量增长11%,使得世界原油产量比上年大幅度增长3.8%,达到;36.97亿吨。2003年全球石油贸易量为22.6亿吨,较上年增长5%。美国进口石油6.05亿吨,同比增长7.9%,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8%;日本进口2.63亿吨,同比增长4.8%,占世界的11.6%;中国进口1.28亿吨,同比增长近28%,占世界的5.7%。受石油消费增长强劲、库存减少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仍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28.83美元/桶。在世界天然气贸易方面,2003年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2.6%。2003年,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都表现为增长态势;受日本关闭核电站的影响,世界核电消费量下降2%;水电消费量增幅仅为0.4%。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核电消费增长均超过了10%,继续成为拉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量将稳居世界第二,达到700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将达到1100万辆;2005—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3.8%。2020年前后,中国的汽车总需求有望超过美国,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大小受汽车保有量、保有车型结构、单车燃油效率、年均行驶里程四个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不会采取减少汽车保有量的措施,降低燃油消耗量的主要路径是提高单车燃油效率,改变车型结构,缩短行驶里程。对乘用车和商用车而言,实施燃油税政蓑在降低燃油消耗方面的效果最大。2005年中国车用石油消费量为1.06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倍。在车用油中,货车消耗的比重占48%,乘用车占50%,客车占20%左右。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用石油将会大幅增加。因此,应在政策上做大的调整,采取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减缓车用石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市场2010年回顾与2011年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强劲增长,多数油品供需回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突破4.5亿吨,达4.58亿吨,较上年增长12.2%;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2亿吨,增速高达13.4%;石油净进口2.55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55%。展望2011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有所降低。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87亿吨,增长6.2%。全年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08亿吨和4.46亿吨,分别增长2.5%和5.5%;石油净进口量2.7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升至57%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新的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较2009年全年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支撑成品油供需基本面向好。中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柴油消费量7489万吨,同比增长16.3%;汽油消费同比增长8.4%。这既与经济增长和相关刺激消费政策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也为上半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走高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状况加剧。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低于上半年;中国经济和工业生产增长面临回调压力,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明显回落,预计下半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2亿吨,同比、环比均增长4%。同时大部分新增炼油能力将在下半年释放,供应过剩的局面将继续强化。建议国内石油企业认清市场形势,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力争实现成品油资源生产和销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产品数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产品仍充斥国内市场 目前中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人均PE消费量为5干克、PP消费量为4.5干克。世界人均PE和PP消费量分别为8干克和5干克。北美PE人均消费量为37干克。西欧和韩国为约32干克。北美和西欧PP人均消费量约为17干克。韩国最高为25干克。2004年我国合成树脂总消费量达到3813.3万吨.比2003年3409.2万吨增长10.2%。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弹性系数法和Bass模型对中国民用汽车和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研究.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在2035年前后达到4.95亿辆的峰值,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35年有望达到2500万辆左右,约占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5%,可大致替代1300万吨汽油消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长与工业增长变动方向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工业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的总体趋势是震荡上扬。从单位增加值石油、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看,工业能源消费高于国民经济能源消费,但单位工业增加值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呈现递减态势。万元工业增加值石油消费量从1995年的0.37吨降低到2005年的0.19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原油消费量从0.57吨降低到0.39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天然气消费量61.72立方米降低到46.03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具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人均占有量较少,而且勘探开发的难度日趋增长。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在1993年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23亿吨,其中进口量占45%。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石油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加大。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总量有可能控制在4.5亿吨,石油供需缺口将达到2.5亿~2.7亿吨,石油自给率将下降到44%左右。2050年,年需求量将达到8亿吨左右,缺口将达到6.2亿~6.8亿吨。  相似文献   

20.
全球石油供需状况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年来,全球石油生产和消费平.除1999年受油价低速影响,世界石油产于消费量外,各年产量均大于消费量,2004年全球石油产量仍将明显大于消费量,因此.从总体看,世界并未出现石油供应短缺.油价上涨主要缘于非正常的市场因素,从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上看,全球尚有41.2%的石油资源即1888.5亿吨有特进一步发现和探明。尽管未来油气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已发现油气区的探迫和扩层,储量修订及采收率提高等,但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油气勘探发展方向,若按今后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计算.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选到1.25亿桶/日,约82亿吨/年.累计需求达1250亿吨。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400亿吨.储采比为28年,到203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100亿吨左右,储采比为18年,而且尚有25%即约1200亿吨的石油资源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逐步完成.2030年以后,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可能不足1%.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