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理论和现实都证实这一客观趋势。但如何在第三产业的相对生产率不变或者甚至提高的前提下,保持就业增长,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即拟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江浙沪2省1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以期分清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卢雄 《特区经济》2007,(7):175-176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就业规模缩小的现象,其中四川省就业规模自1998年以来一直连续缩减。本文就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进行纵向分析,同时与全国及所选地区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四川省经济增长所带动就业的能力比其它地区弱,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四川省就业规模会持续呈下降走势,极不乐观;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就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不断扩大。但是,从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没有很好地带动就业快速增长,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趋势较为明显。本文以山东为例,分析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产业差异和行业差异,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民生改善与就业改善.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最佳途径,使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过渡,这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状况,从不同产业出发,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民生改善的意义,论述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就业从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李光明 《特区经济》2009,(11):195-197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就业,乌鲁木齐市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数据清晰地阐明了两者关系密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当前宏观形势严竣,在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使用1978—2008年山西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和产值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以及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山西就业结构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要解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绍兴市就业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复杂,但就业结构受产业结构影响明显,其中受第二产业影响最大。在产业升级背景下,绍兴市要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需要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增加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做好职业教育及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hypothesis and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East Asian high‐performing economies from 1950 to 2010, this paper projects and plots the potential growth rat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over the next 20 years. It predicts that the potential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GDP adjusted by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verages at 6.02 percent from 2015 to 2035, while the potential GDP growth rate of 2015 would still be above 8 percent, which implies that the realized rate of growth has not reached its potential since 2012. Besides, based on the per capita GDP projected and on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the paper plots the trajectory of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2015 to 2035. The result shows that: (i) the value‐added share of primary industry will drop more rapidly than the employment share; (ii) the value‐added share of secondary industry will decline and employment share will present an inverted U shape whose turning point will probably come between 2020 and 2025; (iii) both the value‐added and employment share of tertiary industry will increase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12.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9):208-210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是:从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大多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不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滞后;从城乡就业结构看,城乡就业比例失衡;从所有制就业结构看,国有单位就业比重过大,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迅速增长;从技术就业结构看,专业上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层次上表现为技术结构水平低。总体上看,就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与优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应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实行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Chingem模型是一个中国静态CGE模型.本文在Chingem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年中国全面减免东盟原六国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长期影响.在原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宏观闭合条件.将原来作为剩余量处理的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联系起来,使经济增长会作用到居民消费,使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研究表明全面减免对东盟的关税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减少了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依赖;促进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但农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会受到负面影响;制造业的就业会下降,服务业和农业的就业会上升.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与中国就业结构: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三次产业划分法和波拉特四次产业划分法下的中国就业结构状况,之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信息化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其他产业正由弱变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通过信息化改善中国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的中后期阶段,产业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用工的变迁符合城市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用工荒成为长期趋势,第一产业用工比例下降,用工结构也在变化,第二产业用工出现结构性矛盾,第三产业用工增长较快,正在成为用工的主体,用工区域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合理用工供求,文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后,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主要产业允诺的三年过渡期将陆续到期,中国主要产业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将要依次兑现,市场将按承诺对国外次第开放。因此,我国的就业数量和结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Outward FDI and Local Employment Growth in Ital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several data sources,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Italy’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local employment growth between 1996 and 2001 for 12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103 administrative provinces. Our main result is that, controlling for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rea fixed effects, FDI is associated with faster local employment growth, relatively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average. We also find that employment in small plants is not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higher levels of FDI. Our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refore the idea that FDI is detrimental to local employment growth in the home country. JEL no.  C21, F21, F23  相似文献   

18.
李杰如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18-119,155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既有助于达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的发展策略是优先发展中小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关系到民生的服务业,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