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兵 《经济视角》2005,(2):47-49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五个具体要求”?第一,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把开发人类资源.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把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臂理理念亟待加强。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3.
西方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探索与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一脉相传,历时百年,形成了犹如“丛林”般的人性假设观点:先后出现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文化人”、“学习人”、“效用人”、“自在人”等多元化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4.
林东民 《发展研究》2004,(12):66-67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人都讲“面子”、爱“面子”。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顺应人性的管理。关心人、尊重入、实现人的价值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讲“面子”,就是尊重人。“面子”,作为构成“人性”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引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因此,谈人本管理就不能不说“面子”。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说说“人本管理”与“面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对“人民本位”的科学内涵作了简要探讨,认为它的内容特征表现为思民情、顺民意、谋民利、靠民力。之所以说“人民本位”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先进生产力是“人民本位”的基础和前提,先进化是“人民本位”的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本位”的主体和目的。科学把握这一点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课题,并且其内容既有相当大的区别,又不无相通和一致之处。我们今天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任务含有两个分属不同时代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如果说第一个层面是在“重复”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话,那么,第二个层面则具有了真正普遍的时代(当代)意义,完全有资格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话。而这一对话在我们的人学研究中亦将表现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人学研究的近现代思考维度与“当代——未来”这一思考维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柴长城 《大陆桥视野》2012,(2):38-39,41
在新形势下党支部如何贯彻落实“八个人”的工作机制,精炼党支部结合作业区的实际,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四小”工作法,自始至终体现了以尊重人为出发点,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贯彻落实了“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的目的,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待坏人抑或是不道德的行为,人们通常面临三种选择:一是“以怨报怨”.也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守信用.我也不守信用;你欺骗我,我也欺骗你。用这种方法来教训那些办坏事或破坏规则的人.他们吸取了教训或许会改辕易辙:二是“以德报怨”。你对我搞阴谋诡计,我仍旧对你友好。基督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把右脸也让他打,用这种胸怀和博爱去感化对方,让坏人也能变为好人;三是“以直报怨”。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和干坏事的人,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比如,出租车司机多收费,“以怨报怨”就是拒绝付款;“以德报怨”就是再给他一笔小费;“以直报怨”则仍按规定付款,但要告诉对方他犯了规,以后改正。  相似文献   

9.
企业知识管理中“人”与“技术”的平衡。平衡“技术”与“人”的因素,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是1960年代生人。在笔者幼时所受的教育中,总是有这样一种观念——做领导者必定是有德之人,至少在道德水准和品行上不亚于普通群众吧。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不止限于本人,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是如是想的。但是,近观现实,好像实际情况与此料想是愈来愈远了。事实上,我们发现有德之人当古代皇帝或君主的,在中国也基本上限于传说中的尧、舜,据说大禹王也是阴谋篡位的啊!汗高祖刘邦是世人皆知的无赖流氓、市井小人,居然做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三国时魏国人阮籍对刘邦当了皇帝不服,到处演说,日:“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竖子”就是“小人”,就是“无赖”啊!阮籍以此暗指刘邦。美利坚合众国号称是天下第一民主国家,总统不仅是民选的,而且还受到广泛监督,但是也冒出来个总统在椭圆办公室里与白宫实习生鬼混的事儿。近年来,就是从全世界范围看,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受贿、吃喝嫖赌、杀人放火的案件层出不穷,怪不得有人将如此世风日下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为“世道变了样,‘杂皮’当领导”。那么,我们就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即使在“民主”体制下,“领导”的德行为何也如此糟糕,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呢?  相似文献   

11.
“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继承和实践探索,本文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个新境界”,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动力论”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论”的平衡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发展论”的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发展论”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共享论”的公平分配理论。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是研究人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合一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沈卫群 《江南论坛》2005,(11):14-16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执政条件下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能不能筑起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三个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党的建设必须着重解决的三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江苏省委审时度势结合时代特色和江苏地区特点,树起了新时期“创业、创新、创优”的江苏人文精神的大旗,号召全省人民通过弘扬“三创精神”,推动“两个率先”,加速三个文明的建设步伐。这是省委从把握全省全局的高度出发,高瞻远瞩,理论结合实际的产物,对全省人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位于内蒙占自治区东部,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下辖5旗1区1县1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户籍人品318.70万,其中非农人口123.34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开发的城市能效标杆体系,本文对通辽市“十一五”期间能源效率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对于科学定位通辽市能源效率在全国城市中的位置、分析通辽市节能管理绩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十二五”节能政策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归来,印象非常深刻的东西并不多,无非就是发达。旧金山却是一个例外。不是因为它有冷暖宜人的气候、妩媚旖旎的海湾,也不是因为它有七座堪称经典的跨海大桥和精美绝伦的维多利亚建筑群,印在脑海里,擦不掉、抹不去的,是它那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性格,以及在这种性格下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直接地说,旧金山就是一座自由主义的展览馆,“怪异人文”的大观园。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用的“自由主义”、“怪异人文”这些概念,都是中性的,并无贬意。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众说纷纭,典型的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各种活动和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人,鉴于此,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方法论、人的属性和人的需要等角度来阐述“经济人”与“社会人”只有互相补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给人性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人性假设的有机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西部10年,《新西部》10年。 记得2006年第一次拿到杂志,看着“新西部”三个字,就觉得它的名字有空间、有张力——辽阔、贫困、神秘的西部究竟“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了几篇专题文章,我逐渐理解了“新”的意义:新闻事件中肯透彻、人物故事细腻可感、热点话题一针见血……作为身在外地的西部人,每当我品读《新西部》,就如身在故乡,让我对自己的美好家同更多了一份深深地眷恋。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三个北京”战略部署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要参》杂志2001第27期发表了《“农业根本论”与“农业基础论”--同徐祥临同志商榷》一文。该文出自罗伟雄教授之手,以下三个原因令我十分感动:一是罗教授是我从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的授业恩师,当年罗教授在做人做学问方面的耳提面命至今不能忘怀;今天,恩师降尊迂贵,同自己的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可见大家风范。二是我第一次在学术界发表否定“农业基础论”的学术观点,就是在1996年由罗教授主持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会前我曾经请示罗教授可否让我发表谬见,罗教授慨然允诺,会后几年来还多次鼓励我继续研究,并表示要写出文章同我商榷。三是罗教授在文章中对我观点的肯定中饱含着热情的鼓励。虽然对恩师的商榷文章面世盼望已久,同时也自信自己的观点没有错,错了的是罗教授那一代学者,但当恩师的大作真的赫然摆在面前的时候,又不免有几分惶恐。毕竟,我对罗教授的学术功力是十分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