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好说,今年他关注三件事:第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怎么变革?农业产业如何用好新的政策、寻找新的机遇、谋求新的发展?第二,住进一步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方面做研究、提建议;第三,怎样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和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自然成为中国第一问题。党从第八届代表大会开始,就将把农村经济搞上去、让亿万农民富起来作为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之一。 20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8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改革政策指引下,开始清醒,开始启动其聪明才智,勇敢地向着发展农村经济之路迈进,而冲在最前面的往往是一位或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面临的现实是,农业在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农民在人口比例中仍占有大多数,农业生产仍然相当 落后,城乡差别还有扩 大的趋势。几乎所有人 的共识都是,没有农业 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 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 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 康。让农业走出困境,让农民富起来,是所有人都认同的目标。但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上存在着分岐;一种看法是依靠政府调节(例如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来保护农民,另一种看法是仍然要走市场化之路,放开农产品价格。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当前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一部分农产品严  相似文献   

5.
正"不能把土地流转的快慢、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作为我们衡量农村改革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特别是让农民富起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三农"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那么,怎么让农民富起来?我想讲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6):I0021-I0021
薄立江,男,1962年出生于宁河县南涧古乡薄台村。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现在,在宁河县提起他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算得上远近知名的企业家了。他为人忠厚,平易近人,思想进步,意识超前,在改革的大潮中,能不失时机地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他经营的天津市宁河县第一轧钢厂,就是按他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300万元起步到目前资产近亿元,可以说处处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向着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收入倍增目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仍未扭转,农村内部收入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从未来农民增收的渠道看,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工资性收入增幅不断下降,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绝大部分农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生活迈进。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天下富;农业兴,天下兴。如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民像市民一样的生活,全国人民共同走小康之路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农民向城市转移是农村改革历史性的变革,是里程碑式的重要转折。2013年,在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江西省武宁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新建武安锦城安置点,拉开了农民向县城转移的序幕,武宁县也向着城镇一体化的目标迈开了第一步。一、理由和前景1、起因。城乡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江西省委、省政府也要求把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尽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构想从提出到被中央批准,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但毕竟这个跨越世纪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向着现实迈进。也许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渤海海峡这个阻隔两大半岛的天堑一定能变成通途。  相似文献   

11.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1,(Z4):20-22
尽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构想从提出到被中央批准,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但毕竟这个跨越世纪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向着现实迈进。也许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渤海海峡这个阻隔两大半岛的天堑一定能变成通途。  相似文献   

12.
富而思进     
当前 ,部分地区和群众在富起来之后 ,富而思进 ,不仅自己脚不停步 ,还带动未富的群众共同致富。号称大纵湖“蟹王”的陈中华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千万多元 ,他胸怀大志 ,富不自满 ,除了不断谋划新的发展外 ,还从资金、技术和营销等方面 ,帮助、带动百多户农民搞养殖 ,其范围由大纵湖扩大到苏南的太湖、阳澄湖和安徽的巢湖等地 ,面积已达1万多亩。陈中华意味深长地说 :“一人富了亮一点 ,大家富了亮一片。”然而 ,我们也同时看到 ,有些人则是“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 ,满足于眼前舒适安逸的生活。这种人缺乏一种精神 ,一种志气 ,一种觉悟 ,…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荔农民当真富起来了!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大荔的农民是怎样走上致富道路的?大荔县县委书记房龙山一语破的:党组织坚强的堡垒作用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员是实现小康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海南考察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目的。如果把小康社会比作一只木桶,那么农民、农村就是那块短板。从这个意义说,如果农民没富起来,国家再富也会基础不牢,农民没进入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工作"跑题",有些嫌贫爱富,喜欢锦上添花。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招商引资,关注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区建设》2004,(9):23-23
他,是中国最小的“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赢得了1200多名农民的拥戴,带领村民苦干30年,使人均只有一亩地的贫困村富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的民富观     
“我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勤劳的中国人民快快富起来。我看到温州等地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都富起来了,都盖上了楼房,打心眼里高兴,总想着如果中国人民都这样就好了。我研究经济一直把这作为最高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水利系统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水利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到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革新的前景;现如今,水利事业的发展正向着现代化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刻;在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须正确剖析当今水利系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运用各种各样的工作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让大多数人共同富起来,是重庆目前的理想。"共富12条"已经勾画出一幅蓝图。10月末,在重庆,央视《对话》栏目采访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现场。该市云阳县的农民刘富贵手拿两个大柑橘,直奔黄奇帆,把柑橘送给他,"感谢政府"。该情节并非提前设计,送的人很激动,收的人也很激动。  相似文献   

19.
让大多数人共同富起来,是重庆目前的理想。"共富12条"已经勾画出一幅蓝图。10月末,在重庆,央视《对话》栏目采访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现场。该市云阳县的农民刘富贵手拿两个大柑橘,直奔黄奇帆,把柑橘送给他,"感谢政府"。该情节并非提前设计,送的人很激动,收的人也很激动。  相似文献   

20.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