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所谓“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统一决定价值”的说法不能成立韦奇同志在《经济研究》1963年第3期发表的《关于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統一决定价值的問題》一文中认为:商品的价值不能只由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所闡明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間决定,而是也要由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間,即与社会需要相适合应分配于各个特殊部門的必要劳动时間决定。这种观点我完全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2.
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价值和两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問題的爭論,在这場爭論中,凡是錯誤地确认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同志,他們在举例說明需要大大超过供給,市場价值就由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別劳动决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錯誤地搬用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这一科学范畴,来解释从他們虛构的市場价值低位规定中必然冒出来的总价值“溢额”——即一个部門的商品总市場价值大于全部门个別价值的总和,而按理,它們是不能不相等的。这一方面表明他們还不怎么了解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所持的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論点,是虛构和錯誤的。由于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論体系中的“虛假的社会价值”,我們过去宣传解释得很不够,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熟悉它的经济內容。因此,为了便于一般讀者了解爭論中达一方面的問題,还得先将馬克思所确立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范畴簡单地說明一下。  相似文献   

3.
价值决定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关系有些文章认为,《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分析单个商品时提出的,只是就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来说的,不考虑社会需要量。这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分析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商品总量时,就提出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察价值决定,不能不考虑商品的社会需要量,因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要决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規律的作用問題的研究涉及对什么是价值規律的理解問題。作者这篇文章打算对这个問題說一点个人的认识。价值規律,用一句話說,应該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献中,虽然找不到用上述定义的形式来表述价值規律的話,但是从其中許多說到价值規律的地方,都可以看出这个意思。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写道:“……每一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它的使用价值中对象化的劳动的量,由它生产上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間决定。这个規律,在劳动过程当作結果得到的生产物为我們的資本家所有时,依然是适用的。……”这样的段落还有,不必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5.
<正> 商品价值究竟由何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迄今主要形成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已经形成的价值能否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值;再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我对上述几种观点均持异议。我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商品的价值只能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亦可称为均衡价值。诚然,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均衡价值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一下马克思的杰作《资本论》和其它论著,就不难发现其中自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必要劳动的涵义、价值决定、价值的轉化形态、价值規律的作用和价值量的計算等問题,进行了比較广泛而深入的討論。現将这些問題討論的主要意見綜合整理如下。一、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涵义問题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涵义,过去一般都认为就是指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所說的“在现有的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任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間”(《資本論》第1卷第11頁)。商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明确地提出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哪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一方面,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工艺的普遍改进而减少时,该商品的价值量与相应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这表明,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受制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商品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第三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上处于从属地位,并在再生产过程中,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地相互转换,形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货币流通必要量,是由商品流轉的因素决定,还是由商品流轉同非商品流轉的因素共同决定?这是学术界有爭論的一个問題。正确回答这个問題,不論在理論上和实际工作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关于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几个問题》一文中,曾簡单地就这个問題表示了一下个人的看法。我是同意第一种意見的,即决定一定  相似文献   

9.
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同志,都认为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2页)二是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一年多来,重新讨论的所谓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此谈一点我的看法。一对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看法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进一步规定”,“另一种意义”。我认为,“进一步规定”是马克思在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中的充实或完善,它反映了抽象到体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时期来,我们重视价值决定而忽视价值实现;对价值决定也只重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的不考虑社会需要的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忽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计划价格的制定中,重视生产成本,忽视社会需要。这实际上是把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割裂了,理论上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实际中又不适当地从价格环节助长了产需脱节、经济效益不高等弊病。因此,必须根据马克思的原意,正确理解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說到商品价值的决定,大家就会想到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所提出的那个著名的公式。馬克思說:“只有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間,决定該使用价值的价值量。”那么,什么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間呢?馬克思指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价值决定的关系上,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主张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有的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还有一些同志主张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在许多论点中似乎存在一个共同的认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是两个不同的数量,或者说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标准是彼此不同的。这一点值得研究。从理论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是一个一定的量,不能是两个。社会必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社会性质,是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爭論的一个問題。到現在为止,关于这个問題的分歧意見,大体上可以归納为下列三种。第一种意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部产品,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同集体所有制经济间流通的工农业产品,国营企业間流通的生产資料和国营商店出售給职工的消費品,无論形式上或实质上都是商品。有的同志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第二种意見是:社会主义同商品生产是互不相容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但国营企业間交換的生产資料不是商品,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形式之間交換的产品、国家“出售”給职工的消費品也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关于劳动价值論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問題的探討中,对于劳动如何表現为价值問题发生了爭論。有些同志否认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认为只要是凝結在产品中的劳动就是价值,或者反过来說:价值就是劳动,无所謂表現不表現的問題。这当然是不正确的。駱耕漠同志在《货币形态和被掩盖的社会劳动——价值》一文中,表示不同意上述观点,这一点,我的看法和駱耕漠同志是一致的。可是駱耕漠同志的文章并沒有解决这个問題,而且他对劳动为什么要表現为价值的見解也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把这个問題弄清楚,对于理解价值范畴的实质,对于研究馬克思的劳动价值論,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規律問題,都是很必要的。为此,特提出一些肤浅看法,請駱耕漠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商品之价值决定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核心,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劳动价值学说的特点,在此问题的理解上绝对不能含混。自马克思提出形成和决定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以来,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将近一个世纪未发生过什么对它的不同理解。我国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有魏埙等同志在研究价值规律尤其是价值决定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时,首次将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从单位商品的生产上去考察,它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此商品的生产部门在平均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另一方面,从社会商品的生产总量上看,它是指用在各种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总耗费。前者被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据说这是《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1节中所论述的必要劳动时间;后者据说是《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及以后某些  相似文献   

17.
由于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多个层面地论述了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价值决定”因而包含了多重含义。如果说,价值与“人类一般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商品价值“质的决定”的问题;那么,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的问题。人们往往看不清商品价值“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之间的这种区别,把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质”的决定联系起来,要么是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走向消解和否定劳动价值论,要么是无视马克思的有关原典论述,拒斥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内在关联,从而陷入一种“二律背反”的理论“尴尬”境地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资本论》中,学术界对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①其中之一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②然而,人们在论证这一观点的过程中,却停留在静态方面。这是有缺陷的,本文试图就此观点,从动态即再生产的角度对社会必要劳动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讲到价值規律或价值决定規律的地方是极多的,說它貫串并屡見于一、二、三卷,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当然,第一卷第一篇和第三卷第七篇对价值規律有最集中和最綜合的說明;另外,第三卷第二篇(主要在九、十两章)也有很多重要說明。同时,又有这样一个問题,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对各个经济范畴、規律不常下定义(即不用一个簡单的定义来說明問題)的特点,在价值規律問題上就比在何謂商品、何謂价值的問題上更为突出,我們几乎很难在那一頁上找到价值規律的現  相似文献   

20.
1957年5月22日“光明日报”登載了陈肇斌先生的“关于統一的世界市場瓦解問題的商榷”。这論文認为:統一的世界市場并未瓦解,社会主义世界市場与資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界限并不存在。我們認为这不仅是一种極端錯誤的观点,而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