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快西安大遗址保护的进程,更好保护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珍贵遗产和精神家园,建议国家设立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  相似文献   

2.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 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 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 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 “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 “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 “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 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 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 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 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3.
施展 《江南论坛》2006,(4):52-54
自2000年以来,我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成绩喜人,高城墩遗址、骆驼墩遗址、鸿山遗址接连荣获中国2000年、2002年、2004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乃至地下文物十分丰富的黄河流域城市中也是少见的,尤其是鸿山遗址被直接提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望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4.
阿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10-113
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个案,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和民众的调查,对大遗址保护中的修复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大遗址的保护,理论界有着两种态度,即修复性保护和开发性保护。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实践中存在着三大矛盾,一是学者、投资商、政府和民众之间认识上的冲突,二是实际保护措施选择依据上的冲突,三是开发性保护过程中遗址区的居民安置与投资商利益协调的矛盾。在具体的模式选择上,博物馆保护式、生态保护式和市民公园式各有利弊,要针对大遗址的地理位置不同及面临矛盾的不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唐长安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无以伦比的典范,城墙的遗址表明了唐长安城的范围和历史的沧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强调在西安城市开发建设中不要背离"千年长安城"的规划格局并探讨了遗址保护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余志杰 《大陆桥视野》2016,(14):336-336
土遗址保护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土遗址保护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土遗址保护科学也已初具雏形,但是土遗址保护科学的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土遗址的研究还没有规范,土遗址保护技术还不能满足保护工程的需要,随着大量先进技术的运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它将进人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唐长安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无以伦比的典范,城墙的遗址表明了唐长安城的范围和历史的沧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强调在西安城市开发建设中不要背离"千年长安城"的规划格局并探讨了遗址保护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汉长安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驴单位,是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区西北约十公里处,周长25100米,全城总面积34.39平方千米.而汉长安城考古工作进行约有半个世纪,硕果丰厚.汉长安城遗址也将以遗址公园的模式进行整体保护与展示,本论文就是以汉长安城城门遗址为研究对象并探讨保护与展示方法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遗址保护区控制农地流转的法律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洁  潘秋玲  梁学成 《经济地理》2007,27(4):629-633
通过分析大遗址保护区农地流转的法律和现实条件,认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大遗址保护区内农地流转将不可避免,提出大遗址保护区控制农地流转的有效管制方法——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配置保护区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0.
曲江新区位于古城西安城区东南部,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园林遗址为中心,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区内拥有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唐城墙遗址、大慈恩寺等文物古迹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汉杜陵雁塔区域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政府主导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汉杜陵遗址区域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创新途径。文章以汉杜陵遗址区为例,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条件、目标定位、产业定位、集群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政府应尽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2.
张乃薇 《城市建设》2011,(2):493-493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筑是目前我国第一座对近帝陵封土及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杜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展示厅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展示为主线,全面运用了多种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完整体现了当代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先进理念成为我国新一代遗址博物馆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权东计  朱海霞 《经济地理》2003,23(3):409-413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历史沿革、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战略的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村镇景观建设对策、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经济》2013,(9):144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地区的门户。新区还有着丰富地历史文化遗址,是国家遗址保护区最多的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近日获悉,江苏省被列为“十一五”国家大遗址保护目录的扬州城遗址、无锡鸿山遗址和徐州龟山汉墓将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10.8亿投入,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展示区。  相似文献   

16.
孟秋红 《大陆桥视野》2016,(12):323-323
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早期赏革命和生活的遗址,且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2010年以来,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由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党史文物工作的第一份重要文件。《意见》要求:加强党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馆建设;组织开展党史遗址普查,重点摸清革命遗址底数,同时注重调查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保护重要党史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统筹建设党史纪念场馆,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意征集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将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把党史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运用党史资源促进革命老区建设。省委、州委下发了相关的文件,为我们搞好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特色旅游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姚佩怡 《技术经济》2022,41(2):26-37
由于时间的单向性与空间的重叠性,在建成环境发 展过程中,遗址作为曾经的历史存在,二者在空间关系上表现 出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对立而有待协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 关乎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延续,也影响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质 量。遗址公园是实现遗址本体保护、展示,以及协同遗址与城 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方式。破碎化是遗址的空间共性特征,其空 间表征具有模糊和非完整性。基于“完形”理念,运用地理信 息系统、倾斜摄影等数字景观技术探索寻求遗址公园空间完形 的策略与方法。结合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实践,从文史梳理、 考古发掘、地理空间演化、多源空间信息的叠合与分析等不同 维度对遗址空间进行解析,提出基于遗址“空间完形”的规划 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陆桥视野》2009,(4):42-42
议案提出者:洛阳市人民政府案由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文明史5000多年,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都,洛阳的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文化遗存丰厚灿烂。其中,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在我国大遗址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社会经济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提出了遗址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改革》2011,(7):60-62
我们致力于中国遗址的保护我们致力于文化遗产的发展我们致力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三年,国家可以兴衰;三年,岁月可以老去;三年,文明可以重生。"陕西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8年10月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来,大明宫基金会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加入到遗址保护的队伍,面向社会募集资金近3000万元,并先后组织开展了"万木万世万众心·大树大绿大明宫"大型植树活动、文保专家赴美修复流失海外的"昭陵二骏"、丝绸之路·复兴之旅"大型跨国采访活动等一系列文物保护活动,有力的支持了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工作,实现了华夏文明的传承。谨以本次回顾展感谢那些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