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又称为生态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从长远来看,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循环经济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城市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生态城市产业的发展,生态城市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产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基本措施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椎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完善生态产业管理以及建立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3,(7):21-23
构建五大体系 (一)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发展模式从先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大别山区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培育山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生态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5.
查启利 《老区建设》2010,(21):34-36
发展低碳经济是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在全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要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环境优势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6.
产业耦合是产业系统演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兴起以来,有关两者互动开发、耦合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的过程中,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还存在着耦合水平低、综合效益失衡和政府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深化耦合层次,加快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是推动我国两大产业深度耦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巨大。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以及西部县域经济现状,提出了整合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产业模式的综合模式。最后对四川省A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08,(4):30-30
苏州高新区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产业生态经济体系;合理度,并建立起“绿色伙伴”评审制度。三是“吃干榨尽”,综合利用。废气、废物在循环利用中实现“吃干榨尽”,废弃物资源转化已成为苏州高新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四是废水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区内动态     
《广西经济》2012,(5):6
西林三大产业呈增长态势今年以来,西林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力克服持续干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建设,全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若干问题。该文认为广义新型工业化应包括新型工业化布局,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将循环经济分成五种主要模式,以三大地带为例,探讨了我国的产业转移模式。最后,文章探讨了生态工业地域结构类型即生态工业点、生态工业区、生态工业枢纽、生态工业地区和生态工业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