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比例大,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会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不成正比,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再加上改革开放效应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发生了大规模的转移,而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分析其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基于当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讲,二元经济结构是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城镇化目标得以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发挥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当中,贫困地区的农妇女的转移就业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转移西部农村劳动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是西部2.85亿农业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就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收入、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首鹏  廉文慧 《商》2014,(6):163-163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经济市发展也因此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欣欣向荣,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土地规模种植经营,在机械化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活也因非农转移就业获得了改善,这说明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必然要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另一新的阶段,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使过去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点不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受到劳动力供应的差异而发展不均衡,相对的却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严重问题,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资料的大量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我国内地的总人口近十三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8%。由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而且近年来农村生育水平又大大高于城市。因此。我国新增的庞大人口主要聚集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未来供给的潜力很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财富,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利有。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资金、人均资源却相对贫乏。所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剧增对有限的耕地、脆弱的农业、稀缺的资源和资金都是一个极其沉重、难以承受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这种转移面临内在跟外在的制约,即使成功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工作中往往也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须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自身预期和自身条件,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也同样存在二元分割。这种城乡分割的就业市场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造成劳动力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化。为此促进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融合,是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最新兴起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逐渐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改善了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纵观世界各国中的农业现代化情况和发展的历程能够看出,想要解决国家的农村人口问题,主要就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转移农村人口,剩余的农村遗留人口成为农村中的三种人,一是农场主、二是农场主的雇佣人员、三是自耕农民。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有着不同的方式,下面本文针对国外农村人口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农村人口转移经验,分析我国的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到国外农村人口转移对于我国的启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大量事实却表明,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农村、农民、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妨碍着全国"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峻。文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及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遏制了城市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最终将制约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增加城市化农民收入,用农村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8-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一方面我国应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此同时提高转移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以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相似文献   

15.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比较多,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农民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文化程度等七个因素,并以江西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架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受到农民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城镇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五个因素的影响。江西省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城镇失业率,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继云 《商业研究》2008,(5):177-180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重要经济环境。目前情况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发挥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作用;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终途径;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6)
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发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人数庞大,构成了我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往往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地域上产生流动,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国家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窦勇  卞靖 《中国物价》2012,(1):42-45,49
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非同步性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劳动力市场扭曲是主要表现之一。劳动力市场扭曲已经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深刻阻碍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应借助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各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扭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河南省农村人力总量大,职业技能低,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此,分析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职业教育需求现状及职业教育的供给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