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产业集群的普遍发展和明显成功,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文章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区域品牌可实现的产权类型,结合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不同产权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一些符合现实的结论,并对区域品牌产权动态发展趋势做出推测,为区域品牌产权方式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权制度构成一切制度体系的根本支撑,其他制度均由产权所内生。产权制度的基本效能是激励、惩罚和预期,完整有效的产权束由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和收益权所有机构成。一切发展的核心是人的主体发展,其实质是主体自由权利有效而持续的扩展,劳动力自主产权由此成为产权制度的核心构件。劳动力自主产权或主体自由度决定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从而成为解释国家发展差异的根本解释变量,对一切发展而言,劳动力自主产权具有核心价值和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由于基本立场和方法的差异,在有关产权客体的作用、不同阶级与产权客体的关系以及分属不同阶级的产权主体的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公歧。西方现代产权学派对这些关系的肤浅认识,使他们根本无法讲清现实产权关系的社会性质,在理论上存在明显的辩护性和庸俗性。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才能深刻地揭示各种产权关系的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地位,正确地阐明不同所有制和产权制度下人们的生产关系,并在  相似文献   

4.
李厚廷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80-84
农地制度变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人们围绕这一问题提出的变革方案虽然其直接指向不同,但都是对产权结构的调整,由此产生的产权效率来自于制度变革对经济主体的激励效应、未来预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鉴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强制性,应该以“极化土地经营权”作为土地制度变革的类型选择。这种类型中的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实现机制极具魅力,其中的所有权指向和经营权指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还是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产权对效率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本效率.探讨人力资本产权对人力资本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产权理论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大体上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产权即支配权和转让权论。就是说,产权,既不同于体现产权最终关系的所有权,又不同于企业日常决策的经营权,而是指那种企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和转让权,而这又取决于交易双方对边际效益的比较。二是产权即所有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三是产权的细分论,这里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种为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性产权,另一种为制度分析中的归属性产权。”第二种意见是“广义的企业产权,包括有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7.
孙浩 《特区经济》2005,(10):140-14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界定非常多,主要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类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8.
产权: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政府行为和所有权的产权模型:当物品属性外生给定时,在法律层次上界定私人物品有价值属性的归属关系取决于技术和政府的行为;政府既可以将私人物品界定为私人所有,也可界定为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这决定于政府类型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目标;当所有权界定以后,所有权主体行使所有权的能力和政府的行为选择就决定了一国资产的最基本的产权结构,由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政府行为与产权制度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公司产权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9.
我国饭店行业整体效益水平较低,文章从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两方面分析,指出我国饭店行业正处于国有产权饭店主导的一般竞争类型市场结构,饭店产权改革,实行饭店产权主体多元化,国退民进,是我国饭店行业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策。由于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因此,要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必须分别不同情况,多管齐下。 1.产权重组。产权重组就是通过改革的办法,对中小企业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对产权主体进行重新组合,优化其产权结构。一般来说,产权重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现形式:一是吸纳式。就是以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为主体,吸收其他资本形成新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权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区分了产权和物公的不同含义,认为物权是侧重于对所有者拥有物的状态描述,而产权则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它的核心是对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这表明缔结契约的当事人并不一定由传统的物的所有者承担,拥有人力资本的经济个体同样由于一定的行为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界定也可以成为产权主体,称之为人力资本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产权配置的效率视其自身属性及行为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文章认为,旅游资源的产权属于国家(政府)时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但由于现实条件的约束,这一最优状态往往难以实现。而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政府,经营权归私人,这种产权的配置虽然会牺牲一定的效率,但实现了政府、私人、消费者的相对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社会财富需要人们劳动来生产.当人们生产能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有经济剩余出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平等交换掩盖下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权利不平等的实际情况,并科学阐述了拥有大量资本的雇主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特长方面的优势,总是可以无偿占有社会地位低下的贫穷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事实.诺斯提出一个以降低交易费用为中心的理论框架,由三个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基本理论所构成: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产权理论.不同的产权形式对交换当事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效率,因为其所导致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产权形式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而有效率的产权应是竞争和排他性的,这就要求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国家理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需要国家的参与,因为国家作为一个具有合法暴力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主体,其具有确立和保护产权的优势地位及提供界定产权基本规则的规模经济性.意识形态理论.产权的充分界定和实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通过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克服人们的"搭便车"问题,以降低交易费用.问题是:产权制度等诸因素一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吗?若是必然的,原因是什么?若是有条件的,基本假设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质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企业各产权主体中的分配。由于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特别合约,现代的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产权主体,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产权的安排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清晰界定的意义产权明晰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总的说有以下几点:1.产权明晰是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科斯在《美国传播委员会》一文中指出“清晰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产权主体不明以及产权责权边界不清都可导致交易的无效甚至阻碍交易的进行。产权明晰下的交易各方才能通过讨价还价缔结和约,重新界定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使交易在市场机制下有序地开展。2.产权明晰是提高交易效率的需要。科斯第二定理指的是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条件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与资源的配置效率密切相关。宽泛地说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文章围绕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根据西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权内涵、资源配置、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论点,提出了现代产权理论发展的现实走势与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潜产权”这一核心概念,在《从潜产权到产权——一种产权起源假说》一文的作者对潜产权作了细致阐述的基础上,将潜产权的定性修正为产权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继而,关于潜产权的成因作了几点解释,并得出了潜产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的结果这一结论。另外,考察了潜产权到产权转化的前提假设、路径、影响因素等问题。最后,阐述了关注潜产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且着重刻画了其对于有效防止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文章围绕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根据西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权内涵、资源配置、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论点,提出了现代产权理论发展的现实走势与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论述的国有企业产权的界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如何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二是如何界定国有企业因投资来源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产权归属  相似文献   

20.
产权明晰度与产出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改革的原因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