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强制入股、贷款入股现象依然存在。在增资扩股中,强制企业、职工入股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经营状况较差的社,由于历史包袱较重,历年挂亏较多,又有“入股分红不保息”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入股农信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不少企业抱怨贷款难度大;有些银行则反映信贷资金难找到出路。这些现象突出地表现为贷款难和难贷款,制约了有效信贷投入的增加;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税收征管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秋征阶段,村委会为完成乡镇政府下达的农税征收任务,在农户的税款没有完全征收上来的情况下,或向银行贷款或向民间高利借款,或村干部内部集资,想方设法把农户应交的税款全部上解到政府。村委会垫款完成了政府下达的任务,可谓“上清”;而农户的税款毕竟还是欠着,还要等待来年的清理,这又可谓“下不清”或“尾欠”。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上清下不清”。农税“上清下不清”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一是征收成本加大。村委会为单纯追求“上清”而背上债务和利息的负担。村、乡、税务多头介入,工作上重复,影响了效率。二是税收征管秩序的混乱。农户是纳税人,村委会是农税代征人。村委会应在代征协议规定的范围内先例权利和履行义务。由于村委会替农户垫交税款,从而使税收征纳法律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农户由欠税而变成了欠债,清税变成了清债,税务机关征税主体地位受到破坏,税务执法陷入被动局面。三是截留税款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村委会在还债无力时,用已征税款偿还;有的村干部遇到人事变动时,将收到手中的农税款直接扣留偿还自己或自己的亲友。四是导致村级组织财务混乱,协税能力下降。由于借债垫税,使村委会债权债务环节增多,加之税费不...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市云台支行农业所(简称农行营业所)与连云港铜材厂(简称铜材厂)及连云港市云台乡丹霞采石厂(简称采石厂)三方签订一份保证担保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由农行营业所贷款25.5万元给铜材厂用于购材料,采石厂提供保证担保,合同中还特别约定贷款方向可应上级要求将债权在系统内转移管辖等内容。1997年11月12日,农行营业所与铜材厂及采石厂、连云港市云台乡丹霞村委会(简称村委会)又签订了一份保证担保贷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由农行营业所贷款10万元给铜材厂用于归还乡财政贷款,采石厂和村委会共同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合同中的其他条款与第一次签订的合同相同。  相似文献   

5.
肖传亮 《国际融资》2008,(10):26-27
本文以一个县为例,分析了金融机构贷款出现的“新集中”现象,一是新增贷款集中于地方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二是新增贷款集中于上市公司与“准上市公司”;三是新增贷款集中于相对景气行业,从而映射出众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一、解决农村信用社农民贷款问题的情况和做法 1、基本情况:第一,信用户不断涌现、贷款面逐年扩大,受益农户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空前活跃;第二,贷款授信额度不断提高,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第三,密切了信用社、村委会及广大农民朋友的关系,树立了信用社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多头贷款现象在农村信用社中并不鲜见,它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义借款人为同一用款人借款;另一种是同一个县辖内的两个以上的基层信用社或分社向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多头贷款以借款对象来划分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城乡居民个体多头贷款,它以户为基本单位,借款人多为户主;第二种是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8.
《金融纵横》2002,(1):31-33
近年来,在银行资金供求上出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银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信贷资金来源丰富,贷款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速,银行认为不存在信贷紧缩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困难,  相似文献   

9.
笔在基层工作及例行检查中,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借款人借用他人存单到银行质押,一是借款人使用存单持有人的名字进行贷款;二是出质人未能到贷款现场签订质押借款合同;三是存单名字是无行为能力人,但监护人未到现场签订合同或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当提出这种现象的弊端时,经办人有的意识到进行了补救,有的不以为然。现提供一宗案例,以便引起经办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8岁入党,勤俭节约,奋发图强完成所有学业;45岁,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主管江西省金融工作8年,没有写过一张“条子”搞强制贷款;55岁,率领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树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典范;60岁,退居一线之后便潜心习画,结集出版山水集和写生集,倾情于书画之乐、陶醉于祖国山水之美。这就是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孙希岳。  相似文献   

11.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空间,但利率上浮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突出;银行、企业还未充分利用贷款计结息方式放开这一政策;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运用效率,活跃货币市场,但对增加农信社资金运用的作用有限。本文分析了2003年底以来人民银行推出的几项利率改革措施的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中国保险》2004,(1):37-40
最近,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一种背离现象:一方面,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汽车金融公司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放弃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加入面临新的飞跃的宏观环境下,本应是大有作为的保险公司却纷纷停办了车贷险,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中普遍存在贷款“两难“现象.所谓贷款“两难“现象,一方面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不断增加,而贷款却相对萎缩,银行有钱不敢贷,有钱贷不出去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指客户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现象.贫困地区商业银行贷款“两难“现象,已成为影响银行生存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福建金融》2008,(4):55-56
1月1日福建省全面强制实施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1月2日中信银行福州分行全辖住房按揭贷款余额首次突破45亿元,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贷款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中小企业由其特殊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发展历程,使其既有“灵,活,新”的优势,又有“老,低,弱,同”的不足,中小企业的“二重性”决定了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即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性较差,且绝大部分都是临时性的资金少,中小企业的市场贷款金额约为大中型企业的5‰左右,银行贷款管理成本高,对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而言是大中型的企业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金融研究》1994,(11):39-43
针对当前农村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银行贷款债务被“挂,甩、废”等“悬空”现象,作者认为导致贷款债务“悬空”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地方政府有“卸包袱”思想,二是乡镇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债务无人关心;三是银行信贷管理不规范,对企业制约能力不足;四是现行法制不健全。贷款债务“悬空”极大地增加了银行信贷资产流失的风险,若不加控制,必定会打乱我国农业银行商业化的步子,干扰农村金融秩序。为此,每一个农村金融工作者都必须做到:积极参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开辟贷款本息回流新途径,合理构建信贷资产保障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基层金融不断增加对自然人的信贷投放,通过追究个人的无限责任来控制贷款风险,但贷款资金却最终用于生产经营,这对传统的贷款管理提出了挑战。本对扬州市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调查,在分析其主要特点的同时,重点剖析了这一现象形成原因及社会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几种形式在当前信贷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逃避监督部门的检查,采用比较隐蔽的方法,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其形式有以下几种:卫.存贷结合提高贷款利率。借款人和金融部门贷款业务发生时,将借款人的借款额按一定的比例强制留存储蓄...  相似文献   

19.
近期,人行广平县支行在对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检查时发现,各家商业银行在收贷中借新还旧现象十分突出,并且多数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由于被停止借新还旧,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是企业为了减轻自身负担,减少利息支出,逃避银行的处罚,以此来增加企业的效益;二是从银行来看,帐面上反映增加了当年收入的利润,也相应提高了贷款质量,而实质上由于借新还旧未能得到有效规范,人民银行也疏于这方面的管理。致使商业银行贷款部分陷入了贷款到期-借新还旧-再到期-再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之中,潜在风险也就不容质疑。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组织了对西北农村金融的问卷调查,发现:(1)影响农民致富的因素除资金外,主要是缺乏技术、信息和产品;(2)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用途仍主要集中在生产用途上,其他用途需求较小;(3)农户与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筹资的主要途径仍为信用社,其中农户筹资首选农信社和亲戚朋友的占90%以上,涉农企业从农信社贷款的约占70%;(4)农户之间的小额借贷以零利息居多,资金量大时利息大多以同期存贷款利率为标准;涉农企业及种养大户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对较高,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5)无论是农户还是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集中体现在对贷款的服务需求上,这可能与农村强烈的资金需求和贷款服务相对薄弱有关;(6)从提供的贷款服务来看,信用社服务相对较好,而农行相对较差;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信用社提供贷款的服务总体满意程度也较高;(7)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总体信用状况较好,农户主要依靠种养殖业收入还款。而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客观因素是其无法及时还款的主要原因;(8)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太小、期限太短,农行抵押、公证等额外费用太高、审批效率较低,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手续较为繁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