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省公共医疗供给状况,利用我国1995-200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医疗的供给,但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倾向于以牺牲公共医疗供给为代价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即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医疗的激励不足.本文认为,在解决地方政府公共医疗供给问题时,分权财政体制本身并不是造成公共医疗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路供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财政分权理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上具有信息优势,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将有利于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有财政分权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程度等。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的正向效应,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小,公共产品决策中的民主程度对供给效应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财政分权效应假说认为,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以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度指标对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产品提供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收入分权度和支出分权度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负相关,支出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正相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成功实施财政分权化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大约70%的公共支出发生在地方,即省、市、县、乡;其中55%以上的支出是在市、县、乡里发生。我国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公共事业支出,而这种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其成效也是十分显的。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公共财政框架部分之一的义务教育也实行了分权化管理,义务甚至教育办学的责任落在了以县、乡为主的地方政府身上。而我国庞大的义务教育事业由县、乡村脆弱的财力来承担,可谓”杯水车薪”。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学龄儿童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等现象屡见不鲜。可见过度分权化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当今中国叉务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财贸研究》2003,(4):41-46
一般认为,财政分权是不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但只要措施得当,在财政分权改革中使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并不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前的分权改革是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的财政分权却并没有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从稳定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我国下一步财政分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对地方公债进行监管可能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保持宏现经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财政能力是“政府从社会经济中动员财力的能力”与“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从辖区内汲取资源的能力”,其核心聚焦于“财政资源汲取能力”及“地方性公共品供给能力”。“财政资源汲取能力、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能力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核心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税制改革以“财政分权”为特征的财政能力建设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财政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和供给制度不合理.文章指出,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路径就是打破城乡财政二元结构,建立一元的公共财政体制,以使农村居民能够公平分享到对其具有重大意义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论义务教育财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为界定和落实义务教育财政责任提供了政策依据.文章提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政府应承担义务教育完全的财政责任;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政府间的分工应是分权与集权的有效统一,既要考虑效率,又要保证公平和整体利益.就北京市而言,落实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关键在于明确市、区两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共同责任,加大北京市本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对于公共商品供给效率,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有关供给的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公共部门的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商品的制度安排,财政则是其金融手段,以满足成本的需要。因此,财政制度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共商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0.
民生财政:公共财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的实质就是民生财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力推进民生财政,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具体内容是覆盖全体公民、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提供或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需求的服务。目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财政自身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为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部门支出行为;完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行零基预算等是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具体内容是覆盖全体公民、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提供或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需求的服务。目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财政自身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为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部门支出行为、完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行零基预算等是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晶 《价格月刊》2010,(9):92-94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既是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日本是较早运用地方公债的国家,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地方公债发行的做法,对我国有启示,其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谭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06-207
我国长期以来政府财力的上移和事权的下移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断失衡。除了中央无偿拨款和地方融资平台筹资外,公债也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途径。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主要经过了三个时期:国债转贷、中央代发地方公债和地方自主发行公债。国债转贷可以说是地方公债融资的雏形,中央代发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地方自主发行则意味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公债融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0)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满足了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提高了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效率,也为减轻公共财政压力风险、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机遇。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项目PPP投融资方案为例,阐释PPP模式的内涵、投融资模式,以及在重庆的实践经验,也据此提出笔者基于PPP模式下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地方财政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省直管县”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最优规模的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问题,因而可采用西方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分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在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下实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它实际上属于基层财政层级问题的范畴,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制度安排问题,因而还可以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PPP模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从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以"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为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利用PPP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财政”与纳税人权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凤喜 《财贸经济》1999,(10):22-26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而从传统的“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必然引致从社会意识、立法规则到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巨大变革。在“公共财政”下,公共商品的提供与政府税收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式的等价交换关系。因此,赋予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应完善已有的纳税人权利规定外,还应赋予纳税人“违约”赔偿权、利息赔付权、信息告知权、礼遇帮助权、资料保密权等纳税人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